第 天炉战法!(六千大章!)
一营穿插到鬼子第一大队与联队主力的中间构筑阵地时,独立四分区第一大队三营的战士正在向鬼子大队的两翼高地发起进攻。
鬼子高地上驻守的兵力并不多,也就一百来人。
可即便是这样,三营战士打得也很艰难。
鬼子构筑阵地的水平确实非常有一手,阵地防御很全面,哪怕只是临时的阵地,防御力也丝毫不弱。
加上防御高地的是日军甲种师团的精锐部队,为了减小伤亡,三营的战士们分出了几支小部队从高地侧翼进攻,配合主力部队的正面进攻。
小部队以班为单位,分为三个战斗小组,三个小组间距二三十米,兼顾进攻,掩护,支援的功能。
这就是后世熟知的三三制。
高地上,突起小组以轻机枪开路,战斗小组以三人小组的形式向鬼子侧翼逼近。
最后方的小组,用掷弹筒支援前面的小组,拔掉鬼子的火力点。
随着战士们的突击,鬼子的活动空间也进一步被压缩。
明明进攻的八路人数不是很多,却在这种诡异的战术下,感觉到处都是敌人。
当鬼子两翼被突破后,高地上的鬼子再也顶不住正面部队的进攻,损失惨重。
被迫撤出了阵地。
经过三个小时的进攻,两翼高地落入了独立四分区的手中。
当鬼子大队长得知两翼的高地都被八路军拿下后,有些不敢相信。
“八嘎,阵地上的人都是蠢猪吗?一百多人连土八路两百多人的进攻都顶不住。”
鬼子大队长怒骂道。
他实在是没想到,一百多人精锐的士兵,靠着高地和阵地的巨大优势,居然能被两百多人的八路把阵地拿下。
这简直不符合常理。
不过,高地已经丢了,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把高地重新夺回来。
失去了制高点,八路就能通过制高点,获得他们大队的所有视野,这将非常有利于八路的指挥官临时调整战术安排,获取主动权。
其二,制高点非常有利于观察他们大队的部队部署和部队漏洞。
最致命的是,在制高点上,将会使武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尤其是重武器。
有了制高点,八路就能利用制高点,用火炮对他们大队进行定点打击。
失去了制高点,战场的主动权就从他们手中转移到了八路军的手中。
因此,为了能够顺利的继续进攻,鬼子大队长只能被迫从正面阵地抽调一部分兵力,转而进攻两翼的高地,妄图夺回高地。
然而,这时候鬼子再想组织反攻已经迟了。
陈铭一步步利用诈败诱敌深入,利用指挥部这个诱饵,吸引鬼子深入。
在日军深入的过程中,通过游击战,麻雀战,夜战一步步蚕食日军的有生力量,削弱日军的进攻力度。
同时集结重兵保卫“指挥部”,逼迫鬼子不得不把主力部队放在正面进攻的方向,以此削弱两翼的防御。
利用地形切割战场,让鬼子甲种师团的精锐部队机械化优势骤减。
最后,派出精锐兵力,以最快的速度攻击日军防御力薄弱的两翼,拿下高地后,借助地形优势,切断日军的退路。
至此,陈铭的战略目的达到。
这个战法,用一个熟悉的叫法,叫做天炉战法。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诱敌深入,层层阻击,围而歼之。
“命令高地上的部队,从两翼直插鬼子的大队部,打掉鬼子的指挥系统,切断鬼子的退路。”
“炮兵营,立刻向鬼子阵地和鬼子炮兵阵地开火,打掉鬼子的炮兵阵地。”
“剩下所有的部队,给我集中火力,狠狠的揍他狗娘养的小鬼子。”
陈铭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这两天来,陈铭所下达的一切命令,皆是为了把鬼子引诱进决战地点。
为此,陈铭“丢弃”了大量的辎重,牺牲了不少的战士。
同时独立四分区最犀利的炮兵营也一炮未开,只有少数的掷弹筒,轻机枪作为支援火力。
目的便是让鬼子产生错觉,觉得独立四分区的实力也不过如此。
如今,战略目的达成后,这些也就不用再隐藏了,是时候拿出所有的力量,让小鬼子知道,四分区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是。”
得到陈铭下达的总攻命令后,一众指战员们士气都很高,开始调动部队发起进攻。
鬼子大队部。
当两座高地上的战士直冲冲的朝着鬼子大队部杀来时,鬼子立刻就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