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方向形成了三面包夹之势,意图一战歼灭独立支队所有主力。
了解了日军的进攻兵力后,陈铭做了如下部署。
“以第一,第二两个游击大队,于崞县,定襄方向攻击日伪军据点,牵制鬼子的兵力。”
“第三,第四,两个游击大队,各县大队,区小队,于孟县,寿阳山区,采用游击作战,带着鬼子兜圈子。”
“独立支队第二大队,向山区收缩,依托有利地形,层层阻击,延缓鬼子的攻势。”
“独立支队第三大队,分散在同蒲铁路一带,袭扰鬼子的后勤。”
“独立支队第一大队,支队直属部队,随我在山区,伏击鬼子的 。”
“与此同时,炸毁防区内的所有桥梁,破坏所有的公路,阻碍鬼子的进军速度。”
陈铭的作战部署不难理解。
晋省的鬼子和独立支队多有交手,熟悉独立支队的战斗力。
因此阳泉,崞县两路的鬼子一定会很谨慎,稳扎稳打一步步压缩独立支队的活动空间,不给独立支队机会。
而冀中方向来的 ,战斗力非常强悍。
号称精锐中的精锐!
可有句话说得好,什么他娘的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相比于晋省的日军,这支外来的联队,仗着甲种师团的强悍的战斗力。
就算知道了独立支队有过消灭独立旅团主力的战绩,也只会认为治安部队的战斗力太弱,不能和他们这支甲种师团的精锐相比。
毕竟在战场上嚣张惯了,让他们对八路军的部队抱有极大的谨慎,这不符合甲种师团的傲气。
陈铭打的,就是这支 ,这就给了陈铭可乘之机。
陈铭要利用对方的嚣张,一步步诱敌深入,将对方打残在山区。
作战部署下达了,独立支队一众指战员就开始执行了。
这就是独立支队的氛围,在军事领域上,一切行动完全听从陈铭的指挥,就连政委都不会有意见。
崞县方向,第一,第二游击大队在陈铭的命令下,开始频繁的攻击日伪军的据点。
他们发挥了游击作战的优势,靠着下发的飞雷炮,趁着夜色冷不丁的就是几炮。
打完了也不恋战,不管战果如何,直接撒腿就跑。
同时在路上布置下诡雷,地雷阻碍日伪军的追击。
只要日伪军敢在晚上出来,遇上了地雷,诡雷就是非死即伤。
可不出来把游击队赶走的话,没过多久又会遭遇袭击,睡觉都睡不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