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时代,会英语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的高端人才,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
英租界比法租界更「国际化」,街上随处可见英国巡捕、印度锡克族警察,以及逃难而来的富商、学生。
圣约翰大学校门口,一群学生正张贴抗日传单。
韩振华凑近,用半不流利的英语向一名老师模样的英国中年人询问:「Excuse me, is there any way to enroll as a temporary student?」(请问能临时入学吗?)
英国老师打量他的学生模样,指向教务处:「Try the office, but classes are chaotic now.」(去教务处试试,但现在课程很乱。)
半小时后,他凭藉一口并不太流利的英语、以及对数字、物理、化学知识的展示,让三位英国教师眼前一亮。
其中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物理学教授当场拍板,让他以旁听生的身份加入基础科学课程,虽然没有正式学籍,却能使用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
韩振华强压下心头的狂喜,用英语连声道谢。然后在学生管理员那里办理了手续,成功登记为「战时借读生」。学生证上的名字是「韩振华」,而不是军统给的身份「韩二愣」这个名字。
「同学,你是新来的?」一个扎着麻花辫、衣着一身蓝色合体女学生装的女学生好奇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