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避无可避
一旁的乌特金眉头紧锁,立刻提出最现实的方案:“宋,对方是一个连!我们只有十三个人,还有两辆破车!硬碰硬就是自杀!我们绕道吧,避开他们算了!从北面或者南面走!”
乌特金的建议得到了不少的人认同。
就连江峰也说:“我觉得大毛子说得有道理,跟上百个 ,也会耽误我们的时间。”
宋和平没有马上回答。
他沉默着,转身,锐利的目光越过残破的街道,朝着城镇的东入口方向望去。
视野中,刚刚因为激烈交火而躲藏起来的民众,此刻似乎确认了战斗结束,又开始三三两两地从藏身的废墟、房屋里钻出来。
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拖着哭闹的孩子,搀扶着老人,脸上写满了麻木和恐惧,如同迁徙的蚁群,继续着逃离伊斯里耶的绝望旅程。
这番情醒让他忍不住次心生感慨。
一个至少拥有十万人口的战略重镇,竟然看不到一丝有组织的抵抗迹象。
要说是这个民族不行,那倒未必。
但人心和抵抗意志的彻底崩溃,如同溃堤的洪水,势不可挡。
到底还是人心散了。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军队……
俄当局派瓦克纳过来,本质上不也是把他们当作可以消耗的炮灰吗?
用雇佣兵的血肉去迟滞反对派武装的攻势,为政治解决争取时间?
恐怕连莫斯科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内心深处对雇佣兵能真正“稳住”这么大的乱局,也未必抱有多大幻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