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全歼露沙巡洋舰队,顺便再来个反间

“该死的德玛尼亚佬!他们居然瞒报军舰航速!不是说好了‘赫尔戈兰级’额定航速22节、‘凯撒级’额定航速 ‘赫尔戈兰级’起码跑出 !杀千刀的骗子!”

德玛尼亚人在对外宣称战列舰动力水平的时候,是经常故意低调的,只报一个正常额定航速。但实际上,他们的军舰锅炉都能“过载”。

只要牺牲一部分锅炉和管道的寿命,让蒸汽压力比额定设计的最大压力,再超载那么15%~20%,以德玛尼亚冶金工艺和密封技术,其实也是扛得住的。这时候军舰就能再开快两节。

当然这种过载也都是有时限的,一般也就允许连续过载十几个小时。如果连续过载 ,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正是这种“低调”,让巴西列夫中将一开始产生了“我能跑掉”的错觉,白白被单方面追杀了半个小时、却没能给敌人造成任何伤害,直到现在才学会‘兔子急了也咬人’。

……

“露沙人的雷击舰群狗急跳墙了。不要急,各舰转向以舷侧应敌,自由开火,优先攻击逼近中的目标,别管那些远处的装甲巡洋舰了,它们跑不掉的。”

“赫尔戈兰号”战列舰的司令塔里,舍尔中将在观察到露沙人掉头发起鱼雷冲锋后,立刻就冷静地要求各舰放弃追击,改为拦截。

他很清楚,敌人是跑不掉的,一切都是关门打狗,就算敌人往西逃到伊尔别海峡的入口,也不可能离开里加湾,那里还有2艘战列舰在蹲点呢。

既然如此,安全第一,没必要抢一时的快慢。

可怜那些露沙轻巡和驱逐舰,还以为自己的冲锋能给主力逃脱争取到时间。但实际上他们连这点微不足道的贡献都做不到。

“赫尔戈兰号”和“东弗里斯兰号”很快把船体侧了过来,单一舷侧的 。

由于本位面的“赫尔戈兰级”采用了前后双背负式主炮塔布局,取消了舷侧主炮,所以舷侧的副炮位也得到了加强。每舷的 “赫尔戈兰级”分别多了3门和5门。

如雨的炮弹朝着露沙轻巡和驱逐猛烈泼洒过去,在 。

而露沙人要想发射鱼雷,起码再顶着这样的火力往前逼近五六公里。

如果还指望所发射的鱼雷能有点命中率,那就得逼近七八公里。

而“赫尔戈兰级”并不是单独出动的,它们身边还有好几艘轻巡洋舰,同样能泼洒出密集的炮弹。

这已经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当露沙轻巡舰群逼近到距离“赫尔戈兰级”战列舰 , “阿夫乐尔号”巡洋舰,被“赫尔戈兰号”的1枚 。

战列舰主炮直接命中轻巡,下场可以想象,“阿夫乐尔号”直接被穿甲弹从舰桥正面贯穿进去,一连砸穿了五六层舱壁,最后在舰体内部爆炸,当即就引爆了前部弹药库,把巡洋舰炸断成了两截,三分钟内就沉没了。

同型舰“狄安娜号”也在几分钟内被累计7枚 ,最终殉爆沉没。

另外还有5条驱逐舰,也被火网阻挡在距离德舰至少8公里以外的位置,逐一点爆,没有一条能突破这条死线。

“赫尔戈兰级”就像是在自己前方8公里外布了一道绝对防御的结界,敌人的这点小船,没摸到结界就死了。

最后残余的少数敌舰,眼看这就是纯送死,还死得毫无价值,终于士气崩溃,各舰舰长自行下令四散奔逃。

最终,只有2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脱离追击自行逃散。

……

巴西列夫中将靠着轻巡和驱逐的拖延,勉强和那2艘“赫尔戈兰级”战列舰拉开了距离,随后就一路往西逃窜。

他心中还知道还有最后一条逃生的活路,那就是伊尔别海峡当中、某一条狭窄、安全的航道,可以往西逃出去。

露沙舰队在开战之初,就开始在伊尔别海峡这一出入里加湾的主航道上布雷了。

但布雷也不可能布得绝对密集,为了便于紧急情况下自己人出入,波罗的海舰队在布雷时还特地留下了一条非常狭窄的安全通道,但必须是己方高级将领、掌握详细的水雷布防图,才能安全通过。

在波罗的海舰队中,普通的主力战舰舰长们都没有资格知道这样的机密,至少要分舰队司令级别的将军,或是舰队参谋长,才可以掌握。也只有将军们可以动用这些航道——

当然了,露沙人也不仅仅是对里加湾特别对待、在里加湾留这样的后门。

事实上,波得尼亚湾、芬兰湾,也都有类似这样的例外后门航道,就是专供己方高级将领有权动用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