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桥梁被炸断,舟船又征用不到,层层河网将极大迟滞我们的进攻,给敌人重新组织起防御拖延到时间。
现在来一场奇袭,在敌人根本不可能重兵布防到的、距离前线足有 。然后直接抢占河口两岸的码头区,运气好再抢下三角洲地带的层层桥梁。
最后再等待地面进攻的主力从前线一路打过来,接应主力快速突破德涅斯特河口、兵临敖德萨城下。敌军的防御必然来不及调整。
而且,就算有什么意外,只要我们提前抢到了制海权,‘登陆部队’也可以进退自如,大不了接应部队来晚了、先头登陆部队守不住阵地,那就沿着海岸线收缩就是了。”
原来,鲁路修之前就跟公爵聊过的进攻敖德萨计划,相比于传统的“沿着罗马尼亚海岸线往东北方一路进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多了一手“绕后登陆、夺取关键河口三角洲桥梁、码头”的额外操作。
为的就是避免敌人依托河网和三角洲泥泞地带层层抵抗,不给敌人一线部队被打崩后、重新争取时间组织起二三线防御的机会。追求的就是一旦边境打崩了、能快速一路通过这 。
当然,地面边境的第一道防线怎么打穿,那还是要靠硬实力的,那是第6集部署在博尔赫拉德城周边的2个主力军的任务。鲁路修不知道这方面该怎么优化,这任务也跟他毫无关系。
德玛尼亚有的是能打正面硬仗的军队,术业有专攻,这不用鲁路修操心。
(注:下图为敖德萨战役计划图。)
鲁路修需要操心的、愿意操心的,只是绕后夺桥夺路,类似于地球上二战时代的“市场园行动”——
当然了,后世蒙哥马利的“市场园行动”是一场惨败,他想要夺取比利金到荷兰的大片水网上的桥梁、不让敌人组织起层层迟滞防御,接应诺曼底陆军主力一路打穿荷兰,结果却演变成了《遥远的桥》。
但鲁路修的行动,跟蒙哥马利的“市场园行动”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他这个用惯了空投的家伙,这次可没打算空投,而是打算改两栖登陆了。
他选择的登陆场,在战役最初爆发时,肯定是敌人疏于防范的地方,所以刚抢滩上岸时站稳脚跟难度并不大。
而且他投入的兵力,也会远超过空投——空投受限于帝国如今的飞艇部队规模,最多只能运1个团。1个团丢到大后方,又没有之前利沃夫战役时那样好几万己方战俘可以救出来,那肯定是要淹没在敌人的汪洋大海之中的。
而登陆的规模受限于可以筹措到的黑海运输船,便是一次性运2个师过去都没问题,还能往返持续运输。
登陆的关键,是德玛尼亚人在黑海的舰队一定要夺取并确保制海权(其实是已经卖给奥斯曼人的舰队,但军舰和水兵都是德玛尼亚的,挂着奥斯曼旗)、并且扫清敖德萨港区南部沿海区域和德涅斯特河口区域的水雷。
只要有了持续的制海权,登陆部队是进退自如的,自然不可能出现“市场园行动”那样“丢下去就没退路了”的绝望情况。
一切看似有点冒险,实则尽在掌握。如果海军没夺取到制海权,后面的行动也根本不会启动,整个计划完全可以看情况随机应变、收放自如。
……
鲁路修跟公爵最终敲定作战计划后,很快就回到了他自己的部队,跟下属进一步磨合熟悉战术和任务。
他如今名义上可是“空降教导师”师长了,手下不仅有原本的骨干老兵,还从利沃夫战役中救出来的那4万德玛尼亚族人战俘中,又精选了差不多五六千人,都是杀敌立功过的,扩编到自己的嫡系直属部队里。
这些部队跟鲁路修一起打过硬仗,当初利沃夫城就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攻下来的,士气和忠诚度绝对没问题,只是技战术水平还有些次,不能跟原先空降团的老兵相比,这也急不了。
鲁路修就这样临阵磨枪、秣马厉兵。剩下的就是等海军那边先动手并确认战果,然后才轮到他这支登陆部队出动。
而海军要想动手,首先就需要给一些军舰安装好刚刚从威廉港那边运来的新式“刮底拖网扫雷链”,并且教会黑海舰队这边的士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