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开始,慢慢试流改进后的版本,也是按您的要求,正式命名为sdk 。”
之前生产的,只能算是“sdk ”,现在才是正式定型版。至于 。
保时捷电车很快就开到了斯柯达公司,鲁路修被直接带到生产线和仓库参观,在那里看到了改良后的新车。
新车依然是没有任何悬挂减震系统的,就是直接刚性连接,开起来非常颠簸非常震,只能在车体内垫一些软的东西,来让乘员不那么难受。
这也没办法,这个时代本来就没有悬挂的概念,作为初代产品,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车子的负重轮,也是简单的成对平铺,并没有后世德系那让后勤发狂的“交错式负重轮”。
这一世,鲁路修也不打算让“交错式负重轮”这类违反总体战、长期消耗战思想的装备问世了,就直接用成对负重轮即可。
按保时捷提供的最新测试数据,鲁路修得知,优化后的半履带车,可以普遍做到越野行驶 %——之所以选取这个测试里程,也是因为目前的半履带车,油箱加满柴油也只能开那么远。
而且这个里程,是按照负重2吨、或者说装载一个齐装满员的突击小队来计算的(运 ,8名突击组员、6名火力支援组员、全部轻武器和弹药、1挺轻机枪、1具掷弹筒)。如果要超载牵引超重型火炮,里程肯定会缩短。
要想开得更远,就得在车内额外装油桶了。不过以 。
半履带车终究只是一个运输载具,不用直接上战场,也不用配武器,目前这样勉强也够看了。
鲁路修便没有再过多干涉其改进和生产,只是问了一下产能。得知目前改良了可靠性之后的版本,已经有一百多辆库存了。
如果7月底要用的话,总库存可以达到 。如果8月份再用,到时候存货可以到300~ 。
鲁路修算了一下,一辆车只能牵引一门重炮,或是运载一个突击班,一个连 、其他后勤,差不多每连要 。
~ ,改变不了什么战局,还是拿来牵引重炮比较划算。
想到保时捷这边生产速度那么慢,鲁路修也忍不住提醒:“保时捷博士,不知道你了解过大洋彼岸,丑国人的福特汽车生产线么?我觉得无论是帝国也好,奥国也好,我们的车辆生产工序太落伍了。
战前我国生产一辆轿车,普遍成本在2万马克,而丑国人只要5千马克,生产效率、成本差了三四倍。虽然我国的东西质量确实好很多,但也架不住四倍的产能。
你也应该琢磨琢磨,学习一下丑国人的生产组织经验,尤其是流水线。我知道这事靠你一个人不行,我也会给你资源,帮你一起组织的,但一定要上心。”
鲁路修随口提了几点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的要点,他自己也不是很懂,好在有现成的模板可以抄,只要模仿就行了。鲁路修相信德玛尼亚工程师的智慧,只要别太精益求精,他们有的是办法提高生产效率。
保时捷博士也承诺这事儿他一定会上心的,争取半年之内把生产组织模式磨合好,引入一些高效的流程。不过他预估,要想短期内完全做到丑国同行那样,也不可能。
半年之内,生产效率最多比现在提高一半以上,一两年内,比现在翻一倍多。但指望跟丑国那样翻到目前生产率的四倍,至少要三四年时间了。
整个工业体系的磨合借鉴和进步,都是需要以年为单位的,而且不是保时捷或者说斯柯达一家企业的事儿,需要整个上下游都一起学习进步。
而且整个过程中,一开始就要投入至少数百万马克改良产线和工艺,后续可能是数千万马克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