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先包一个小饺子(六千字大章)
5月 。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急速火力准备,天色终于彻底亮了。
晨曦中可以看到,戈尔利采镇及其南北几公里内的防线正面、5公里纵深内,几乎已经没有活物。
。或许还有一些原本驻守在这片区域内的露沙军士兵没死,但他们也已经无法在原地待下去了,全都退往了更后方的阵地,试图重新组织起防御。
过去的一个半小时里,终究还是有数千名露沙士兵,衣衫褴褛狼狈不堪地逃出了阵地,回到后方、重新组织起简单防御。
这种做法其实是很对的。
因为这个时代没有自行火炮,进攻方的重炮部队从机动到部署,至少要半天的时间——昨晚德玛尼亚人几乎了一整夜的时间,才把威廉.凯特尔兼管的那几个炮兵团拉到前线并展开。
如今轰了一个半小时、把露军最外围的5公里阵地清空后,再想延伸炮击,那就得再上一个白天、把炮兵阵地往前挪5公里,然后再开炮。
露沙军也不傻,在发现敌军“火力极猛但射程有限”后,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立刻后撤,撤出敌炮射程,把双方都拉回一个无炮可用的公平状态。
露沙军的这些举动,当然也瞒不过德玛尼亚一方炮兵观察员和航空侦察机的眼睛。
“可惜了,要是昨晚拉上来的是 。谁让咱只有野战炮呢,稍微往后逃几公里、放弃最前沿几公里的阵地,就逃出咱的打击范围了。”
威廉.凯特尔把眼睛从炮队镜上挪开时,也忍不住扼腕叹息了几句。
不过他也知道这一切都是没办法的。远射程的加农炮当然好,但是也重啊。
,怎么可能用刚诞生的半履带牵引车运过来?有2~3吨的短管野战炮用就不错了,如果没有这些半履带车,连短管野战炮都拖不到如今的阵位。
所以,后续就得靠步兵兄弟的表现了。
好在,露沙人被逼得放弃了最前沿足足5公里的防线。他们的后续二线阵地肯定不怎么坚固,撤下去的士兵肯定也丢失了很多装备,靠突击营的弟兄们应该够了。
……
威廉.凯特尔的表演时间刚刚结束,费德勒.冯.博克上校就带领着4个突击营登场了。
突击营这种作战单位,顾名思义就是以“营”为规模作战的,很少再往上一级集结成“团”。
但今时今日的情况,却非常特殊,让利奥波德元帅不得不冒险将足足4个突击营都拧到一起使用。
而临时客串其参谋的鲁路修.冯.亨特上校,也赞成了这种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
传统情况下,突击营不赞成密集使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呼叫炮火支援。
突击营每个排都携带有无线电台,一旦发现前沿敌军抵抗情况有变,每个排都可以发报呼叫后方炮击。
所以突击营一下子投入多个,会造成冗余和浪费,反正作为炮火呼叫者,有一个营散开在5公里宽的正面就够了。
加塞三四倍进去,也呼叫不了更多炮火。如果敌人有重火力覆盖的话,突击营密度太高,反而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但今天的情况,很不一样。戈尔利采镇战场附近,并没有德玛尼亚军的远程重炮支援,只有那些射程8公里以内的短管野战炮,突击营最大的优势“精确呼叫炮火”被废掉了。
但与此同时,也好在对面的露沙军也没有重炮火力。少数原本仅有的炮兵,也在之前的偷袭中被德玛尼亚人端掉了。仓促后撤重组防线的露沙人,或许连重机枪都没来得及全部搬走。
既然如此,“密集使用突击营导致被重火力覆盖时无谓增加伤亡”的弊端也就几乎不存在了。
为了加快突击,临时违背一下兵法常理,也就不足为奇。
兵法本来就是没有定势的,符合眼下实际情况的兵法就是最好的兵法。
4个突击营,大约 、 、 。
如此强大的火力,攻击对面一个已经被重炮严重轰残的露第 .博克上校可谓是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