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泥泞同样还会限制露沙人的阵地部署,比如戈尔利采周边的这块地方,就因为地势低洼积水,连堑壕都挖不深。
稍微挖深一点,春季解冻的地下水结合春雨,就会把堑壕底部淹没。到时候人还是得站在水里,甚至有可能没顶。
所以堑壕普遍被挖掘到仅有1米多深、比人的身高还矮一两尺,差不多就够了。
露沙军士兵也没有德玛尼亚人那样的劳保鞋,只能是要么穿布鞋,要么穿长筒军靴。
谁让他们之前没有经历过伊普尔地区那种泥泞堑壕战的教训呢,露沙的军需官普遍不知道如何帮助士兵防止堑壕足、防止脚气。
这两个月翻浆期驻守下来,露沙军部署在低洼地带的填线士兵都不用打仗,直接就有三分之一得了脚气病,其中一小半还严重到“堑壕足”的程度,走路都很难走,只能原地蹲坑填线。
最终,德玛尼亚人在正式进攻前,悄咪咪集结了 。
,确保覆盖敌军前沿5~8公里范围的阵地。
对面的露沙人却毫无知觉,持续的泥泞季,让士兵和军官都极度松懈。
加上露沙军官对士兵的约束严厉而随性,遇到小事经常毒打,但毒打的理由却没什么章法,并不是看军纪而是看军官的心情。
加上在后方驻守时、军官大多会喝伏特加酗酒,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麻痹和矛盾。
就在这种环境下,德玛尼亚人对戈尔利采的火力准备开始了。
……
“这些露沙人还真是迟钝,真是天佑我军!”
戈尔利采镇西边3公里的前沿阵地上,随着最后一批 .凯特尔上校也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神色。
今日这一战,在这片战场上,利奥波德元帅集结了第 、 。几乎把这两款短管轻炮都抽调出来、拉到一起集中使用了。
威廉.凯特尔以区区上校军衔,原本只能带领一个炮兵团作战,但在这种临时抽调下,他的炮兵团也被拆散了,这支临时新组建起来的炮兵集群也需要人指挥。
临时客串集团军参谋的鲁路修上校,就向利奥波德元帅举荐了他。说威廉凯特尔曾经在敦刻尔克战役的特殊时期,临时指挥过前线的列车炮集群,所以今日这种场合,他肯定也有一定的应对经验。
最终,利奥波德元帅部分采纳了鲁路修的意见,派了一名少将担任这支炮兵部队的指挥官,而让威廉.凯特尔上校担任副职。
毕竟区区一名上校,指挥两三百门大炮还是有点太过越级。能实际指挥一个炮兵团、并且担任全部5个炮兵团构成的炮兵集群的副职,已经是非常极限的高配了。
威廉.凯特尔也没有辜负鲁路修的举荐。作为鲁路修系的老人,凯特尔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他对半履带牵引车的熟悉程度,是超过其他炮兵军官的。
他跟鲁路修太熟了,半履带车还在研发时,鲁路修就在闲聊中跟他提过好几次这种新车的用法、以及战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