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倒是说说,你想要加一种多大口径的火炮?为什么这样的副炮/巡洋炮还得节约炮管重量、非得用新炮钢?”
鲁路修立刻拿出一套他前世作为军迷时,反复琢磨过的思路,侃侃而谈道:
“我觉得,帝国可以借鉴法兰克人最新的‘布列塔尼级’战列舰上用的 。
当然法兰克人的 ,精确测量了一下,是138.6毫米,刚好比标称小1%。
现在我们手头有现成的缴获样品,还有北法战役期间缴获的其他生产设备和资料,在仿制的基础上逆向研发,以克虏伯的技术水平,或者把莱茵金属也拉进来,应该很容易搞定。”
提尔皮茨元帅听到这里,忍不住先摆了摆手,示意对方打住:“你不用先告诉我‘这东西研发起来有多快、多容易’,我首先关心的是研发的必要性和好处!如果一样东西没用,就算研发起来再容易,那还是没用!”
鲁路修便立刻又调整了分析角度:“从用途上来说,138.6毫米或是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当初法兰克人之所以处心积虑了很久搞138.6这么奇葩地口径,就是为了反复测试‘整装炮弹人力装填极限的甜蜜点’。
一门 、发射药包整体定装的,再小的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舰炮还是陆炮, 。
到了 ,就在 ,可能接近 ,能反复独力扛起 、持续无失误作业。
而 ‘甜蜜点’,也就是这是‘能够让一个健壮水兵反复搬动连弹头加发射药整体定装炮弹的最大极限口径’。
之前各国造炮时,定105/127/ ,是为了方便,而不是为了物理上更合理。”
这些道理,提尔皮茨和古斯塔夫也都能听懂,毕竟法兰克人为此思考了多年,作为对手,一般也会研究敌人的海战兵器规划思想。
但德玛尼亚海军素来是效率派、精度派,提尔皮茨素来不喜欢极速泼水,所以他不由皱眉道:
“但是,有必要那么极限追求射速么?目前副炮的射速已经够用了,灵活性也够用了。 、穿甲和最大射程。而且帝国的 。
帝国的 ,就远程狙杀敌人的轻型高速雷击舰艇。而炮弹飞过1万米的距离,就要 ,在这个距离上没多大意义,前一轮炮弹还没落下,后一轮就发射,有误差也来不及校准。”
鲁路修当然知道,提尔皮茨元帅说的这些都是对的,所以他也没打算正面反驳,只是为对方另想了一种应用场景,打开大家的思路:
“可是,尊敬的元帅阁下,您想过没有,未来的副炮和巡洋炮应用场景,和现在会不一样。飞机已经出现了,虽然还没有太强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但其长期发展趋势不可小觑。
半年前的飞机,连搭载机枪彼此空战都做不到,可现在已经能做到了。飞行员也能手动往飞机下面丢5公斤左右的单枚炸弹,未来再加一点简单的擒纵机构,丢几十公斤乃至更重的炸弹都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