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化朽为奇,化敌为友

等鲁路修炼出三相电弧炉的优质钢后,再拿去给克虏伯的人试用一下,克虏伯就会上门求着鲁路修合作。

到时候双方各取所需,鲁路修为克虏伯提供优质炮管钢,克虏伯为鲁路修提供其他配套技术,建立起研发坦克和其他机械化新装备所需的技术团队和机械加工制造能力,共同进步。

反正造坦克的事情也不差这一两个月了,就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鲁路修能掌控的工业基础打好一点。

……

敲定了要搞三相电弧炉炼钢厂的计划后,鲁路修又了几天时间,先就地筹集相关实验、试制所需的仪器设备,试图把实验室框架搭建起来。

缺的东西,能砸钱买就买,不肯卖的就抄家没收——好在敦刻尔克城本来就有一定的工业配套基础,这里也有一家小型的炼钢厂、发电厂,也有机加工和机修厂,都是为港口做配套的。

鲁路修既然成了占领军的临时负责人,强买强卖怎么了。在德玛尼亚国内他不好乱来,到了占领区就方便了,还能从隔壁比利金人那里也协调一些资源。

做试制实验还需要相当的电力配给,鲁路修也直接让手下人管好敦刻尔克城的供电,周边各城市该轮流限电拉闸的就拉闸,不用客气。

电弧炉开机时对电网负荷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有个管着供电部门闸刀的老板,事情就好办很多。

实验室的初步框架很快就搭建起来了,罗西林等人的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三天之后,也是二月的最后一天,罗西林也给鲁路修递交了两份材料。

一份是正式试造三相电弧炉所需采购的设备和定做的零部件清单,这些东西都需要去找克虏伯想办法钱订货。

第二份则是罗西林按鲁路修的需求,验算出来的“以造船废钢为原材料,使用三相电弧炉炼钢的能耗评估报告”。

这份报告里,还对三相电弧炉炼钢的经济性,进行了详尽的评估。

报告提到,战争爆发前,不考虑战时通胀因素,平炉钢的生产成本大约在600~ 。

而当时单相电弧炉钢的成本高达 。

所以哪怕单相电弧钢质量略微有点优势,也几乎没人生产。实在太贵太亏了,那一点点质量提升,也不足以让用户在和平年代为6倍的成本差距买单。

但是,按照罗西林等人设计的三相电弧炉,预计可以把生产成本压低到 。

。加上战时对优质钢材的追求是非常强的,可以为了质量多钱,这买卖就有点前途了。

而罗西林进一步核算,如果不是从铁矿石开始炼钢、而是直接从没有什么合金杂质的造船废钢开始炼,那样三相电弧炉的能耗还能降低一大半。

之前预估,从铁矿石开始炼电炉钢,每吨钢需要 ,可以把每吨钢能耗降低到6~8g焦耳。

当然,电费只是电炉钢成本里的大头,但并不是全部。总成本还需要计算原料和设备损耗的钱、人员工资七七八八开支。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