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重返前线,强攻敦刻尔克

很显然,因为伊普尔战役这边越来越大的压力,双方绞肉的升级,布国只能把用于后续战役的5万人都拉上来填线了。

2月6日,换防完毕时,大敦刻尔克地区(即含敦刻尔克郊县,以及法比界河对岸的德潘讷)的驻军一共有近6万人。

而随着这五万多人的增兵,加上之前的历次增兵,整个伊普尔战役期间布国参战的总兵力,已经从战役开始时的 ——当然,在2月6日这天,还活下来并留在战区的士兵,只剩下了18万。

也就是说从 ,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有7万布军及其殖民军已经阵亡、伤重而亡、或是作为伤兵被撤回国内。

这个数字里,还没有计算协助作战的法军的损失。

而到了2月 、重新和前线训练中的伞兵部队会合、磨合的时候。包围圈内的布军总人数,又进一步下降到了大约 。也就是在刚刚过去的 ,累计总损失达到了9万人。

德军的损失当然也不小,这种攻坚拉锯战环节,哪怕德军更精锐,但因为没有什么里胡哨的招数可用,进攻方肯定是明显吃亏的。

最后 ,而之前各个环节的总伤亡差不多也在2万多一点。

总的算下来,截止到目前为止,德布双方在伊普尔战役中的损失,是4万比9万。

考虑到一战的交战形态,而且德军是进攻方,这样的交换比其实已经打得很好了。真正要拉开双方的损失差距、关键还是看最后能不能把饺子吃完。

只要把饺子吃了,双方的最终损失可能就是5万对 。

算上法军的损失,总交换比有可能达到6倍以上,堪称世界大战开战以来打得相当漂亮的战役之一。

也就东线兴登伯格元帅的坦能堡大捷+马祖里湖战役的交换比能比这个更夸张——但兴登伯格打的可是鱼腩炮灰的露沙军队,西线打的是布法联军,敌人的精锐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对敌军人员的杀伤、消耗还不是最关键的,鲁路修抵达战场前的最后十天里,德军更主要的进展在于对布军防线的突破。

十天里,德军平均推进了十公里左右,敦刻尔克城西方向,推进到距离海岸线只剩最后五六公里了。哪怕是城东、靠近港区的地方,最远也不到十公里。

大敦刻尔克地区的布军人数,也从十天前的五万多人,锐减到了三万七八千人,十天里伤亡了一万多,双方都卯足了劲打得极为血腥。

而德军之所以能在如此坚城面前,依然取得稳扎稳打的推进,主要得感谢攻城重炮。

2月5日开始, ,2月 。最近两个月,克虏伯公司把大量的产能,都投注到了列车炮项目上,甚至连大口径舰炮的生产都暂时停滞了,把原本的半成品舰炮管大量改装成列车炮。

“大马克型”列车炮,倒是始终保持低调没有露面。因为 ,反而可能引起敌人的警觉,不利于后续作战。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