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看司机的反应,这家厂子 。
汽车很快开到了达斯勒工厂,下车后鲁路修只是随便打量几眼,就发现这工厂规模并不是很大。
但来都来了,他也不想白费时间,就随便问问,看看对方有没有这个技术和产能,质量是否过硬。
厂门口停了一辆梅赛德斯轿车,这年头还能弄到汽油配给开豪车的,绝对都是大主顾。所以工厂老板赶忙带了几个人亲自到门口接待。
“请问您是……”
鲁路修:“我是代表第6集团军,有一笔特殊订单来的。你们看过之后,无论能不能做,都必须保密,具体图纸和细节,等确认你们能接单,我再透露给你们。”
对方立刻肃然起敬,把他领进去详谈。
鲁路修也不懂供应商考察,就现场随便谈,看看这家制衣厂的产品。发现他们还真生产过降落伞后,鲁路修就更放心了。
稍微沟通了一番细节,达斯勒先生就表示,当天便立刻安排工人和原料,试产样品,并且签了保密协议。
反正生产工艺只是面料缝制为主,再加上一些表面处理,当场就能开工。
这家工厂的原材料供给也很全面,需要用到的东西都有。还能帮鲁鲁修的设计意图进行专业验算、确保结构强度,做事很是专业严谨。
鲁路修稍微看了一会儿,也就放心了。
时间仓促,他也不可能有更精细的品控能力,只能是相信企业。
好在他知道达斯勒这家工厂质量还是有保障的,
就说现在,他看到老板达斯勒先生的两个儿子, 。
而这俩小子,后来都自己分家创业,大哥开了puma,二弟开了阿迪达斯,把老爹留下的厂子给分了。
这些人试制样品时,鲁路修也借机翻看了一下他们原先生产的老式降落伞样品。
在检查的过程中,鲁路修还发现了另一个问题:这个时代的降落伞,哪怕是可折迭式的,其圆形顶部,并没有一个导流口,供气体稳定排出。
这个设计其实很要命,因为没有排气口,降落伞内部兜满空气后,下降途中空气要流出去,就只能从伞衣边缘随便挑一个相对薄弱的位置,形成“卷边”,然后空气就从这个缺口流出去。
而因为风向、气流等原因,这个临时缺口的出现位置是不一定的,随机的,气体排出时的反作用力,也很容易把降落伞推得东倒西歪。
后世有些人觉得“翼伞”不如“圆形伞”安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翼伞”因为是长方形的,也天生不需要导流口,因为翼伞的空气都是从后侧排出的。如果翼伞垂直下降、前后缘完全没有高度差的话,也容易产生乱流。
但这个时代,连圆形伞都没有中央顶部排气孔,也会形成乱流。所以无论如何,圆形伞都是必然比翼伞更差的,翼伞的缺点它也都有,而翼伞的优点它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