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五斗之约,公侯之赏(6k)

将一百多名将官一一聊过一遍,朱由检长舒了一口气。

后世传说拿破仑能记住他麾下每一个士兵的名字。

朱由检严重怀疑这是个谣言,或者只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政治宣传手段。

勇卫营现在膨胀到快六千人了,他天天背名字也背不下来这么多。

但勇卫营这一百多名核心将官的姓名、籍贯、家境、成绩,乃至最近生活上的一些琐碎变化,他确实是下过苦功夫的。

每日校阅时,他都会让高时明将最新的情况汇总给他,而后便是反复的背诵、记忆、再背诵。

幸好,这具年轻的身体,记忆力还算不错。

他也不知道古代的军将会不会像他这样,填鸭式的练习。

但想来,应该是有用的吧?

此时,原本森严的队列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完全散开,所有人围着朱由检,形成了一个不甚规整的圆圈。

朱由检看着眼前这一张张或激动,或崇敬,或略带拘谨的脸,想了想,干脆摆了摆手。

“都别站着了,原地坐下吧。”

众人微微一愣,随即纷纷依言,有些犹豫地盘腿坐了下来。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嗯,有点后世军训时那股子席地而坐的味道了。

——军训就是他前世为数不多和军事有关的直接经验了。

他背着手,在人群中缓缓踱步,目光扫过一张张或年轻或沧桑的脸。

忽然,他停下脚步,伸手一点。

“刘七才,站起来。”

被点到名字的军汉吓得一个激灵,赶忙手脚并用地爬了起来,紧张地垂手站好。

朱由检见他这副模样,哈哈一笑,摆了摆手:“别怕,就是随便聊聊。”

他语气温和地问道:“朕记得,你是京城人士,家就住在南城根儿下,家里有两个娃,一个七岁,一个三岁,对吧?”

那名叫刘七才的汉子顿时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连忙回道:“是,陛下记性真好,俺大娃七岁了,小的那个刚满三岁。”

朱由检点点头,又问:“那像你们这样一家五口,在京城里过活,一个月大概要多少银子?”

刘七才挠了挠头,掰着指头算了算,才拱手回道:“回陛下,不算衣裳、看病这些大开销,光是吃喝拉撒,一个月怎么也得二两银子才够。”

这话一出,刚从宣府、易州等地调过来的军将们纷纷咋舌。

他们却入京便进了勇卫营,对京师物价还没有感触,这下倒是被吓了一跳。

反倒是辽东来的军将们感觉还好,辽东那破地,生活所费也是高的很。

朱由检抬手虚按,些许的躁动顿时平息。

他又看向刘七才,继续问道:“那如今勇卫营的月粮,还够用吗?”

提到这个,刘七才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他大声道:“够用!太够用了!俺如今是伍长,每月二石五斗米,按市价折算,足有二两半银子,够俺们全家吃饱肚子了!谢陛下隆恩!”

朱由检微微一笑,笑容却渐渐收敛了起来。

他盯着刘七才,缓缓地问:“那如果,朕扣你五斗米呢?”

刘七才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

围坐在地上的众将官,也敏锐地察觉到气氛的变化,刚刚还热络的氛围,骤然一紧。

朱由检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只是继续追问:“如果剩下的二石米,你的队官,你的把总,每个月还要再拿走五斗呢?”

“你还剩多少?你的婆娘和娃,还够吃吗?”

刘七才支支吾吾,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那手狗爬字写在纸上还好,说不定陛下根本没耐心看。

但直接把情弊说出口,他终究是没那么大的胆量。

朱由检轻轻叹了口气,挥了挥手:“坐下吧。”

他转过身,面向众人,声音变得低沉。

“朕,已经看过了你们所有人的答卷。”

“朕很满意。”

“满意你们对朕的这份忠诚,纸上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可见是真把朕当成了君父,才敢如此知无不言。”

“但朕,也很痛心!”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在大殿中回响。

“朕痛心,我大明的天下,我大明的军队,怎么就烂到了这个地步!”

军将们死一般地寂静,不少人甚至已经开始感到不安,不自觉地挪动着身体。

朱由检的目光如刀,再次扫过人群,而后定格在曹变蛟的身上。

“曹变蛟,你来回话。”

曹变蛟心中一凛,立刻站起,大声道:“末将在!”

朱由检指了指他身边一名面容粗犷的将官,问道:“如果坐在你隔壁的孔有德,每个月从军粮里贪走五斗米,你会跟着他一起贪吗?”

被点到名的孔有德不自然地眨了眨眼,见皇帝的目光扫过来,连忙挤出一个憨厚的笑容。

曹变蛟没有丝毫犹豫,挺起胸膛,斩钉截铁地说道:“末将绝不会与之为伍!”

朱由检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答案很满意。

“那如果,你身边的朱成业、陈泉孟、周遇吉……”

他一口气,点了坐在曹变蛟周围十几个人的名字。

“……如果他们所有人都愿意贪这五斗米,你会如何?”

曹变蛟犹豫了。

他想起了在辽东时,自己和叔父做过的事情。

他捏紧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他想说“末将依然不贪”,但这句话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朱由检环视大殿,手指划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如果,在场的一百多位同僚,全都贪了这五斗米呢?”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