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人人都在嬴,嬴麻了(5K,求月票!

可这五斗米市价明明值六钱,结果只扣你四钱,完全是仁政啊。

可是这“仁慈”地发下来的五斗米,可是在百里之外的粮仓,需要军士自己去领取。

身强力壮的,自己去背回来。

可五斗米换算成后世的单位,接近一百斤,一来一回,人就得累个半死。

体弱些的,就只能雇佣车马去搬运。这一来一回,车马的费用,和米价也差不多了。

折腾到最后,这五斗米,其实也就是一斗米、二斗米左右。

没关系!

大明还给我们留了一两四钱呢!加上米,也还有一两五钱!每天50文钱!

这也是桶匠、蔑匠的工资!凑合一点,一家人在辽东也是能勉强度日的了。

天真啊,朋友!

剩下的一两四钱,不等到你手里,军头们就要直接扣掉二钱。

加上大米,算一两三钱,每天43文钱!

你的阶级又要滑落了朋友,去和京城力夫坐一桌吧。

到这里,每月1.3两,除以1.8两,实发居然还有七成二?

大明陛下圣明仁慈啊!

而配发军马的骑兵,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更惨。

养马比养人更贵。

将领们克扣马草银、马豆银,导致马匹瘦弱不堪,战马饿死的报告每日都有。

更惨的是,战马死了,还要马兵自己掏钱赔偿。

一匹战马折价六两,一个单兵根本无法支付,便由一整个队的所有马兵共同摊派赔付。

至于其他的行粮、皮袄银、安家费等等,情况大同小异,克扣后的实发比例,基本都在七成到八成之间。

看起来,似乎还不错?

朋友,你忘了,人,才是最宝贵的耗材啊!

所以比起军饷,第二大类问题更为严重。

——那便是是占役!

军将们侵占屯田,瞒报荒地,然后驱使麾下的兵丁为自己开垦耕作。

这些兵丁的待遇,比地主家的佃户还要凄惨。

地主老爷手里毕竟只有皮鞭和棍棒,如果命好一些,或许还有个讲点“仁慈、王法”的地方官。

可军爷们手里拿的,是明晃晃的刀把子,军户逃亡被抓到,可以直接处死的。

跑都跑不了的肥猪,不狠狠宰割,难道还留着过年吗?

种田只是小道。

杏山、宁远这些靠海的地方,军将会让兵丁出海捕鱼,每个月必须上交一千斤,每斤折价十文,交不够的,就自己拿钱来补,俨然一方鱼霸。

不靠海的,就去山里捕猎。

连猎物都没有的,就去深山老林里采挖人参。

一个人恨不得掰成两半用,既要参加训练,又要为长官的私产经营生计,简直是六项全能。

现代牛马看了都要留下感动的泪水。

第三大类,则是各种稍显高端一些的操作。

比如倒卖军粮,将朝廷拨下的粮食卖掉一半,中饱私囊。

比如在马价上做文章,将从口外的蒙古商人那里用三两一匹买来的劣马,虚报成八两一匹的上等战马。

比如向自己控制下的各个边台、墩堡,收取每月五钱银子的“保护费”。

再比如,放高利贷。

朝廷粮饷偶尔发放不及时,兵士断粮了怎么办?

没关系,长官借钱给你!

利息不高,先用你的妻儿老小做个抵押就行!

奏疏上那些“兵士卖儿鬻女为生”的惨状,竟然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这样被自己的长官逼上绝路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长官都这么做。

一些聪明的长官,会有自己惯用的“白手套”,借贷、催逼都通过商人进行,自己绝不亲自下场。

至于吃空饷,反而是这些手段中,技术含量略高一些的。

辽东因为战事频繁,朝廷管得严,军将们也怕打仗时没有帮手,轻易掉了脑袋。

所以,家丁是绝对足额足饷,甚至还要在朝廷编制之外,自己再掏钱多养一些。

普通的营兵也不会胡乱吃空饷,而是用步兵的名额,去领马兵的粮饷;用马兵的名额,去领家丁的粮饷。

纯粹的“幽灵兵”数量,反而很少。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