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忍不住都在心中赞叹了一句。
这古代的官员,果真是人中龙凤。
三年一科,每科取士不过三百人,平均下来一年也就一百个进士。
这含金量,几乎就是后世各省高考状元的集合体。
自己所提出的那种后世公文方案,毕竟不涉及超越时代的眼界与科技,仅仅是一种更为高效、更有条理的行文逻辑和思维方式罢了。
对这群智商顶尖的精英来说,一旦点透,做起来简直是小菜一碟。
朱由检讪讪然地放下朱笔,心中那点“我一个二本生居然在给状元郎们改卷子”的荒谬感,很快就被另一种更为强烈的满足感所取代。
高考状元又如何?
还不是要拜倒在朕这个穿越者的脚下!
天下英才,皆为吾所用也!
他心中豪情顿生,又随手翻了翻其余的十六本奏疏。
工科给事中郭兴言,提请安置京师左近饥民之事。
户部主事陈宾盛,提请查革九门税关积弊。
……
奏疏的内容林林总总,无所不包,好一派百官上进、生机勃勃的景象。
只是,这些奏本的方案水平就参差不齐了。
有些还是老大明那种空话套话连篇的风格,有些则明显参考了薛国观上次的方案,有所改进,但终究是形似而神不似,抓不住要领。
朱由检的目光在其中一本奏疏上稍作停留,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翰林院检讨孙之獬,提请整顿京中盗贼……
呵,孙之獬。
朱由检心中冷哼一声,这辈子你要是能在朕这里有出头之日,朕亲手给你写个“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