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别想躺平,都给我卷起来,开会!开会

朱由检目光平静地扫过四人。

“以后平台召对,不在云台门,改在武英殿。”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

四位阁臣心中又是一凛,但无人敢提出异议,齐齐躬身应道:“臣等遵旨。”

朱由检向一旁侍立的秉笔太监高时明招了招手。

高时明会意,立刻让两个小太监将一扇巨大的屏风,抬到了大殿中央,正对着四位阁臣。

屏风之上,已经用笔墨写下了几行大字:

一、九边旧饷|黄立极

二、山东水灾清查赈灾|施凤来

三、辽东马草折银|

四、天启年间门户事官员清单|李国普

四位阁臣看着屏风上的字,瞳孔都是微微一缩。

“今日,就议这四件事。”

朱由检顿了顿,目光落在了首辅黄立极的身上。

“元辅,咱们就从你开始吧。九边旧饷一事,你打算如何处置?”

黄立极心中打鼓,却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躬身道:

“回陛下,今日朝会,听闻陛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之论,臣茅塞顿开。”

“臣身在首辅之位,理应为陛下分忧,为天下计。”

他先是熟练地送上了一记马屁,才接着说道:

“臣打算,先与户部尚书郭允厚,将九边旧饷中,京运银的部分查清,三日之内,便可将账目呈报陛下御览。”

朱由检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黄立极见状,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只是……这民运银的部分,却有两处为难之处。”

“讲。”

“其一,民运银一向由地方府县自行押解,文书并不上报户部,是以户部也无从查考,没有对应的文书存档。”

“其二,若要彻查此事,户部如今人手实在不足,许多位置尚有空缺,恐怕……力有不逮。”

朱由检听完,神色不变。

“很好,有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他干脆利落地说道,。

“第一件事不难,朕稍后会下旨,命九边相关的布政司,即刻将泰昌以来民运文书整理成册,递交户部备案。先从陕西、湖广、山西、四川、河南这几省开始。”

他话锋一转,看向了李国普。

“至于人手问题……国普,咱们便先议第四件事。”

李国普精神一振,立刻出列:“臣在。”

“由你牵头,将天启年间,因门户之争而遭贬谪、削籍的官员,整理一份名录出来。”

“朕要亲自审阅,起复一批有才干的官员。”

朱由检的目光重新回到黄立极身上,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如此,户部的人手,不就有了吗?”

他再问李国普:“此事,需要几日?”

李国普心中快速盘算了一下,沉声道:“回陛下,若能借调翰林院人手相助,三日足矣!”

“准。”朱由检点了点头,然后对高时明示意。

高时明立刻会意,走到屏风前,拿起笔,在上面开始记录。

很快,屏风上的字迹发生了变化。

九边旧饷,京运银清查|黄立极|三日

九边旧饷,民运银清查|黄立极|待定

天启年间门户事官员清单|李国普|三日

……

看着屏风上那清晰的“三日”时限,除了李国普还有些兴奋,其他三人均是大感不妙。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