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徒法不足以自行

一个偌大的帝国,需要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选拔人才,来约束官员,来保证整个机器的正常运转。

而不是靠皇帝一个人的记忆和喜好。

孟子曰:徒法不足以自行。

再好的法律,再好的制度,如果执行的人出了问题,那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但出问题的人,又何尝不是体制推动的呢?

众人贪,一人不贪,是根本在官场上活不下去的。

他想起魏忠贤的那本账,想起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

那里面的人,是不是中进士的那一刻,也有过为民请命的初心呢?

也不知道自己从信王府带来的那些潜邸元从,在自己即将建立的这套新规则下,最后能剩下几个?

会不会,到头来,这个大明真的就无可救药呢?

朱由检的心中,第一次对未来,产生了一丝不确定。

他要走的路,太难了。

思绪之间,肩舆缓缓停了下来。

“陛下,慈庆宫,到了。”

马文科的声音,从舆外传来。

朱由检睁开眼,眼中的迷茫与思索,瞬间被一片清明所取代。

他扶起身边睡眼惺忪的周钰,理了理她的鬓发,温声道:“长秋,我们到了。”

然后,他率先走下肩舆,抬头看向面前这座宫殿。

慈庆宫,到了。

他的皇嫂,张嫣,就在里面等着他。

【本章史料】

1.侯恪和丁乾学的记录来自明熹宗实录:“命翰林院编修侯恪、简讨丁乾学教习内书堂”。

2.侯恪居然是侯方域的叔叔,我还是查资料才知道的。

3.马文科很不知名,来自《崇祯遗录》:“司礼监太监高时明,同名下李继善、王家栋、马鲸、张行素、马文科、李迁弼、徐养民、郝纯仁、宋辅臣、严弘同焚死。”——这是指1644年李自成进攻北京时的事情,当时与崇祯同殉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王承恩而已。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