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从黄山案之中看大明生态(免费章

(这里也是明末贪污的一个参照物,是贪,但还真没贪太多。十五分之一,有点低了。)

其中一位商人吴献吉被摊购价值一万余两白银的黄山山地,无力承购,被迫逃亡。

这一逃,那就逃出事来了。

【天启七年二月三十日】

钦差捕快及两名捕丁前往吴献吉在岩寺镇的亲戚家“追赃”,家中无人。

但你吕大人要赚钱,我们捕快就不用赚钱吗?

于是又破门而入与案无关的邻居家敲诈,独居妇人高声呼救,附近百姓闻讯赶来,乘势打死捕丁。

芜湖~要民变咯~

当天就有人在大街上到处张贴“逐部安民”四个字。(我怀疑是商人士绅开始发力了)

【天启七年三月一日】

第二天,当时的歙县县令倪元珙(倪元璐堂兄)拿着揭帖去见吕下问,劝说:“可悯众怒难犯,宜思善策以弥变”。

吕下问不听,结果当天夜里就有百姓前来围堵县衙,吕下问狼狈逃跑。

愤怒的百姓打烂了县衙,将他的官印和敕书全部砸烂。

【天启七年四月初二】

消息传回京城,很快,吕下问削籍回乡。

魏忠贤派出了他的忠诚部下,大理寺寺正许志吉前往拿脏。

许志吉何许人也?

万历时故大学士许国之孙,以祖荫而为中书舍人,不走进士途径,升任大理寺正。

这就是魏忠贤为何能起势如此快的原因之一。

只要投靠,不问好坏、不问出身,官是大大的有。

更关键的是,许志吉也是本地徽商出身,也是豪强大户。

下去之后,什么狗屁民变,是一点声儿都不响。

直接将吴氏宗族按在地板上摩擦。

当然,贪污受贿也是免不了的,毕竟都投靠厂臣了,难道还要讲道德公义吗?

反正呢,一百多万两,最后还是没搞出来。

因为——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天启驾崩了。

算算时间,恰好就在这个时候,许志吉应该也收到消息了。

但不管如何,整个吴氏宗族破家的破家,逃跑的逃跑,自缢的自缢。

吴孔嘉本来想要杀的吴养春固然是死了,但他也自绝于自己整个家族了。

——

【黄山案下的大明生态】

1商人是个屁,官才是第一位的。

各位没意见吧?

另外中官也是官,甚至是最牛逼的官。

什么江南商人、晋商、盐商,手里有钱不假,但都是要依附官员(或者勋贵)的。

吴家为什么这么惨?

一方面是万历没了,换了新皇帝。

另一方面是他们依附的对象,在走下坡路。

他们依附的人是谁?

东林一期!(我自己取的名字,就是杨涟、左光斗这批哈)

怎么看出来的呢?

还记得吴家的罪状吗?除了隐瞒田地,迫害兄弟以外,还有一条是“开办书院”。

这个书院就是崇文书院。

罪状原文说:奉旨拆毁天下书院,吴养春不遵明旨,巧立名色,改为书馆,令子吴继序同汪时胤在内看书,招聚朋党。

这就要说到党争之事了。

2东林、阉党之争。

与其说党争,不如说是阉党单方面对东林的追杀(因为天启六年了这个时候)。

要说党争,就得往前说说。

歙县这地界,再往前,出了个牛逼人物——汪文言。

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搜搜,我在这里再写,字数就有点太多了。

总而言之,他是东林一期之中的关键人物。

魏忠贤曾经以他为着手点,通过《封疆通贿案》掀起对杨涟的攻击,最终将东林党一网打尽。

那些说魏忠贤救国的要搞明白一个事实。

一直到天启四年、天启五年,魏忠贤才真正扫除东林,执掌大权。

我看到有人把整个天启年间成功的事就归给魏忠贤,失败的事情就归给东林,就想笑。

这些人,连魏忠贤上位的时间都说不清楚。

——有没有可能,真正在这后面,推动事情前进的,是天启呢?

算,最近受弱智言论攻击,一肚子气。

重新说回来罢。

再联系前文所提,令子吴继序同汪时胤在内看书,再加上不拆毁书馆一事。

那么真相就浮出水面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