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向伊犁进发:以度假的目光来欣赏

这回他去的晚了点儿,第一坑馕已经卖了一半,李龙也没挑,把剩下的七八个馕给买走,开着就往西而去。

他今天的计划是一路开到精河,在县里住下来,第二天过果子沟就行。

嘎斯六九车底盘高,所以路况就算不好,至少开着没问题。

当然跑长途,舒适性不如伏尔加,但至少安全性有保障。

至于舒服,先别提吧。

路过石城的时候李龙没停,他在奎屯这里也没打算停。才和二哥见过面,李安国过年回来,走的时候李龙给带了一些肉干。现在李安国的工资涨了一些,一个月加奖金,开工的时候能拿到一百多点儿,很不错了。

从这回过年回来,给老爹老娘带的东西多了不少就能感觉出来,他们一家的生活也好多了。

过奎屯兵站的时候,太阳已经快到正中,李龙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在这里停,而是继续往前,下了国道进了乌苏才停下来,吃中午饭。

这时候乌苏啤酒已经生产了,当然市场的影响力还没那么大,仅限于本地范围,正在往整个北疆拓展。

因为奎屯、乌苏曾经是伊犁州的首府所在地,北疆军区曾经也在这里,所以目前这里还算是比较繁荣的。

改了之后影响力变小,慢慢人气也降了下来。

李龙在乌苏吃了饭,这时候饭馆子里已经有了大盘鸡的原始种类,李龙要了半份,加了一个面。

通常情况下,这是两个人的份量,他一个人就吃得差不多。

这时候鸡肉的质量还是能保证的,做得好不好不说,至少是真材实料,吃着也不错。

吃完李龙没立刻离开,在馆子里喝着茶,慢慢休息着,打算把那一阵子困意熬过去,然后再开车。

他这台嘎斯六九车还是挺引人注目的,来这个馆子里吃饭的人都在打量着这台造型有点别致的车子。

北疆汽车的私人化,要到九零年后才开始爆发,现在私人有车的并不多,所以才比较招人眼。

李龙没管那么多,休息完,感觉精神恢复了,便站起来,到隔壁的门市部搬了一箱乌苏啤酒放后备箱里,然后继续出发。

中午吃饭的时候老板给他推荐喝一瓶的,李龙没喝。这时候还没喝酒不开车这一说,但李龙觉得还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吧。

往西开了一百多公里,到精河的时候,太阳还没落。

不过李龙没打算继续开了,他没直接进县城,先在周边转了转,想看看枸杞的种植情况。

精河附近原本就有着大量的野生枸杞,后来人工引种,这主要因为不管是中医还是哈医维医,枸杞都是非常好的药材。

再加上自治区在八十年代初把枸杞列为jh县的红色产业,所以这里开始大力发展人工种植枸杞,越来越趋向于产业化。

李龙关注这个,自然是是因为枸杞抗盐碱,在开垦的荒地里种上这个,一来占地,二来也算是有点收入,一举两得。

这种事情当然也不是他的创举,上一世就有人这么干过。只不过是好几年之后,有人想要套取退耕还林的补贴,在新开垦的盐碱地里栽上枸杞苗子,等验收结束后就没人管了。

李龙自然没想着这样,他要是把苗子买回去栽上的话,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指望着能结果,不管是自己家里留着吃,还是药用出卖都行。

这里枸杞地果然不少,枸杞在天山北坡一带种植的好处是冬天不用埋。

为什么说伊犁河谷是塞外江南?就是因为北疆除了伊犁这一片,其他地方种绝大多数果树,基本上过冬的时候都需要压埋,保护着,不然的话第二年虽然能活,但不结果。

枣、核桃、石榴、葡萄、杏、桃等等,都是一样。

除了苹果和海棠果。

伊犁则不用,所以这里种植的水果就比较多,因为不需要那么麻烦。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