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对。”刘高楼现在也想开了,“急也没用,多赚点钱才是正事。好在我媳妇也是上过学的人,有见识,照顾孩子还是没问题。接下来看她能不能找个什么工作,安稳下来就好了。”
看着刘高楼能想通,李龙也就略微放心了。这位合作伙伴他还是挺看重的,不想有什么事情。
第二天刘高楼来到收购站找到李龙的时候,看着精神状态好多了。
“今天我就走了。放心吧,我缓过来了,”刘高楼笑着对李龙说,“这趟回来的时候比较匆忙,事情也多,就没给你带什么特产,等下趟回来的时候,带些我们那边的好东西给你尝尝。”
“行,等你好消息。”李龙看他精神的确恢复了不少,便也不再留他。
“别克他们说,春分的时候他们有个纳吾肉孜节,挺热闹的,那边河也差不多开化了,可以逮鱼了,你有没有空?有空的话可以过去一起转转。”
纳吾肉孜节?
李龙听说过。上一世县里就搞过一些活动。不过这节日在以往,特别是在民族人眼里,是比不上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的。
毕竟这节其实不是伊斯兰教的节日,最早是古伊朗地区在信教之前就已经有了,那时候他们还是自然崇拜,和华夏先祖一样,能观察到春分这一天日夜平分,预示着春的到来,所以这个节目又叫开春节。
哈里木他们其实并不怎么注重过这个节日,不光玛县,许多地方的少数民族,知道这一节日,但比较大规模的过的至少到三十年后了。
也可能民族人自己内部在过,只不过没有宣传,外族人不知道而已。
春分前后事情并不多,地还没开种,李龙没有立刻答应下来,其实他是想去的。
这一年到头都在忙着赚钱,去伊犁河那边逮鱼,看看人家过节的,也挺好啊。
主要是现在自己有车,开着方便,虽然路况不是很好,但至少比坐着大班车强。
“行,到时我看情况,要走的时候给你打电话。”李龙说道。
“嗯,不急,那个节他们一过都是好几天,我主要是想弄条鱼。你给我带回去的那熏鱼,我回家和家人吃了,味道真不错,想着看这开春了是不是搞条新鲜的尝尝。”
李龙没想到解开心结的刘高楼竟然也是个吃家,笑着说道:
“嘿,我也有这想法,行,那到时我看如果没啥事,就过去看看。”
刘高楼没再停留,发动着车子开着就离开了。
李龙算了算时间。春分的时候,虽然县城这边雪已经化了,但山里还没化呢,所以孟海他们还修不了路。
村子里的地面上虽然没雪了,但地温还没起来,不能播种,家里也没啥活,就是盖房子,准备农资,等老家的人过来。
至于收购站这边,眼下正在收最后一茬冬皮,收完之后,农忙起来,零星收到的就是春皮了。
李龙想着走之后,看赵辉能不能过来,过来的话把这里的皮子拉走,也省事了。
赵辉是三月十号来的,正月快过完了,李龙看着他红光满面,似乎胖了一些,想起曾经听过的一句俗语“每逢佳节胖三斤”,赵辉胖得可不是三斤,至少三公斤。
原本他看着是一个精明的商人,眼下脸圆了不少,戴着眼镜反倒像个和蔼的老师。
李龙也没多和他废话,刘高楼拉来的皮子,收购站零星收的皮子,还有王明军大老陈,以及赵宗明他们弄过来的皮子,杂七杂八加起来近四千张。
两个人核算了大半天,六十八万块钱。因为从刘高楼那里按统货算的,所以最终的综合成本不到一半,就算交完税,还能余下三十万左右的纯利。
很好了。
赵辉也是很开心的离开,离开前顺带着把肉干加工坊这几天做出来的牛肉干和牛肉粒拉走了大部分。
赵辉走之后,李龙给顾博远分了一万块钱,梁双成和孙家强一个人一百块钱的奖金。倒不是不给他们多分,大头的皮子是从刘高楼那里过来的,按顾博远的说法,不能折算到收购站的利润里来,这是李龙自己的线。
所以李龙也没矫情,况且钱也不能给的太多,不然容易培养贪欲。李龙之所以给奖金,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每天刮皮子上的油脂、梳毛也挺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