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轿车开出去也有面子不是?
心里那股子犹豫不知不觉得就消失了。
贾卫东家里,他媳妇看他睡不着,知道他的心思,便说道:
“既然家里钱够,你要想开的话,那就买一台呗。钱没了再赚,反正面包车开着也能赚钱哩。”
当初贾卫东主动靠近李龙,她没反对,现在看来,丈夫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虽然在村里不是最富的那一拨,但比其他人要强多了。
李龙能像拉陶大强谢运东等人一样拉贾卫东一把,当然也是因为贾卫东主动向他靠拢。
和谢运东他们想法一样,村里说酸话的不少,但自己赚的是实打实的钱!
生活好了才是真的,不说天天吃肉,至少一个星期吃两三回肉,让孩子不受委屈,那就是最好的了。
“不买了,钱先攒着,说不定啥时候就用上了。”贾卫东想了想,摇了摇头。
汽车对于他们家来说不是刚需商品,没必要为了面子买这些东西。
如果有一个赚钱的路子需要汽车,那他肯定买了,目前没有,那就算了。
第二天,陶大强和梁大成两个吃过饭就来到了谢运东家里,让谢运东教他们开汽车。
收购站这边,有人开着拖拉机来卖打瓜籽,顾博远也给对方说明了收购价。
“均价一块钱一公斤,要压平的,干净的。没压平原则上不收。”
这话不光给来卖打瓜籽的人说,而且还写在了黑板上。
一些二道贩子其实也贩过打瓜籽,收购站这边不收,他们就捂在手里了。
现在看收购站开了口子,虽然只收平口的,但能打听出来怎么压平啊。
“泡水,泡软了压就行。”顾博远给出了办法,“压平之后再晾干就行了。”
压平机就那么几台,要么在队里要么在收购站。现在收购站就两个打杂的,根本没空去搞这个。
如果换平时,铁兰肯定愿意,但眼下她在肉干加工坊里帮忙干活,工资不少,所以她也不会搞这个。
开拖拉机拉打瓜籽的立刻就拉回去了。
能收就行,眼下已经不是管价钱的事情了。
一亩地收一百多公斤,一公斤一块钱,也是一百多块钱,比种麦子和苞米强。
当然,明年有种的,到时就有比较了。
这消息很快就传开,下午就有人开着拖拉机拉着打瓜籽过来了。两吨多点打瓜籽,很干净,压平的,换两千多块钱。
来的时候兴冲冲还带着忐忑,走的时候笑嘻嘻,一个大包袱丢掉了。
明年再不种了!
接下来收购站又热闹起来,每天都有大批的打瓜籽拉过来。
顾博远让孙家强和梁双成验收后,就找一个干净的仓库放起来。这玩意儿要放很久,所以仓库里卫生、防鼠工作要做好。
为此,收购站还养了几只猫,这时候就只有狸,抓老鼠是一绝。
一个星期,打瓜籽就收了二十吨,后续收购的速度缓了一下,但每天还有几百公斤到货。
李龙估计这个过程会相当的长,因为今年种打瓜的不少,有些可能不知道消息,有些可能还没把自家的打瓜籽压平,还有的可能在观望。
毕竟一块钱一公斤相对于去年和前年的价格,还是太低了。
收打瓜籽的第二天,陶大强和梁大成两个就坐着谢运东的面包车来到了收购站,要把两台拉达轿车开回去。
李龙干脆也把那台69车开回四队,给大哥去练手。
这样,刘高楼第一批拉来的七台车,就处理完了。
成本两万一,卖出了两万块钱,还亏本了。
但是,值。(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