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至瑜提着蘑菇和野猪肉回去,把这些东西交给父母,自己吃过晚饭就钻进了屋子里开始写稿子。
她家条件还不错,自己和弟弟两个都有独自的房间,父母都有工作,她虽然工作在乡里,但从目前来看,前途挺好,父母也满意。
像今天这样加班的事情挺正常,所以她的父母没管那么多。
其实骑自行车回县里的时候,姜至瑜脑子里就已经在构思这几篇稿子了,回到家里立刻就开始写,很快,一篇稿子写出来,接下来是第二篇。
等三篇稿子写出来,又从头到尾读完,把错字改掉,看看时间才十一点多,比想像的时间要早啊。
索性就重新抄了一遍,然后取出信封把稿件分别装进去,拿胶水粘上边,再贴上一毛二的民居邮票,准备明天到乡里就投出去。
第二天上班前,姜至瑜却先去了邮电局,把三封信投到了门口的信箱里。
如果从乡里投递的话,乡里的邮递员会把今天的信都收了,到下午才送到县里去,或者县里的车下午才过来收信。
这样的话会晚一天,姜至瑜觉得还是直接放在县里好一些。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等的时间不是很长,姜至瑜就接到了报社的电话。
自治区日报社的!
“关于李龙同志修桥和闸门的稿子我们已经收到了,现在要核实一下一些具体的内容……”编辑很客气,也很敬业,有些内容姜至瑜写的不是那么清晰,对方本着新闻稿要实事求是的态度,一一问了出来。
好在姜至瑜全程跟着,对于其中的细节都知道,所以对方问出来的问题他都能答上,包括这座桥的大概造价以及建造的时间等等。
关于李龙关心农田水利建设这件事情,姜至瑜把李龙自己说的话,就是关于小海子水库是他承包的内容也写进去了,编辑还着重问了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还有就是年初洪水过境抗洪的一些具体问题。
姜至瑜回答完这些问题,汗都下来了。
“稿子很不错,很有导向效应。我们的一些先进典型并不只是在表彰前为老百姓做实事,表彰结束后,做好事做实事的事情并没有停止而在延续,你所要表达的这个观点是很有意义的,这两篇稿子,我们将在后天和大后天的日报上发表,谢谢你!”
编辑最后的话,让姜至瑜异常激动,连连感谢,挂了电话之后,手心里也都是汗了。
旁边的同事听了半天也听出眉目来,起哄让姜至瑜请客吃瓜子,上自治区的日报了啊,这就太厉害了!
是的,这时候请客,就是去门市部买上半公斤炒葵籽让大家吃就行,最多里面掺一些炒生什么的,大家就很吃足。
姜至瑜自然没意见,虽然嘴上说着没上报就还不确定,但下午上班的时候就提着瓜籽生给各办公室分了一些。乡领导也很高兴,毕竟乡里能上到自治区日报上的新闻,一年头到屈指可数,甚至都没有。
这下子一下上俩,虽然新闻都不是本乡的,但李龙是乡里的,作者是乡里的,那就行了!
他们去参加县里的会议,腰杆子都能挺直一些了。
报纸拿到手的时候,姜至瑜直接把整张报纸都给收藏了。虽然是二版,不是头条,但能上就已经非常幸运了。
“姜干事啊,你看你这事做的……”首先打来电话的,竟然是马晓燕。
马晓燕在看到报纸上的新闻,也是懵了一下,随后立刻就有给李龙打电话的想法。
但放弃了。看新闻的内容,李龙给自己村里的小水库修个闸门,这件事情乡里肯定是先知道的,给山里的路修桥,这件事情自己原本应该一直跟着,时不时的问一下的。
但是习惯性的认为年初这事搞完就完了,后续自己没跟上,怪不得李龙啊。
结果就被姓姜的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