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相对关键,却在这里看似无关紧要的地方李龙并没有说清楚。他重点介绍了药罐的工作原理。
这里本身就是农机厂,杜厂长作为负责人,自然是需要经常和农业打交道的。所以有些道理李龙一讲他就明白了。
属于一点就透的。
奎屯这边有兵团农七师,七师这边的种植面积也不小,因此杜厂长也是知道虫害严重时候的损失程度。
“不错不错!”杜厂长听着李龙的解说连连赞叹,“其实就是个大号的喷雾器,但是控制着比较简单方便。
唉,也难怪你有时候说,设计发明其实有些时候就是一张纸,一点就透,但不点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想不到。”
“但是这个专业性比较强。”李龙说出目前药罐的不足,“这个目前只针对。但的种植面积在整个北疆都不算多,所以短时间里,这个药罐产出的效益不会太高。”
“但你赌这个产业会扩大,会变成支柱性产业?”杜厂长想起来了李龙的话。
“是的,以后可能的种植面积会扩大的比粮食作物还要多。”李龙的话让杜厂长觉得很夸张。
“不用比粮食多,只要能达到粮食面积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这药罐的销量就不会差。”杜厂长其实也挺乐观的,他作为一个本市目前举足轻重的厂长,能接触到的信息比李龙要多。
所以对这个药罐的前景,他同样有信心。
合同上签字、盖章之后,等杜厂长把技术人员召集过来,李龙又讲了一些细节。
比如药罐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比如折迭和伸展开的软管不能固定在架子上,需要可以调节的。
虽然只是一点细节,但这些细节足以影响到药罐的销量。
试问药罐生产出来之后,进了地里却没办法卡在两沟的中间,要么左边压着要么右边压着,那谁敢买?
如果喷药的软管固定了不能调节,那么有可能有些药就会喷到空处,产生浪费。
细节方面有好几处,李龙讲完,杜厂长开玩笑的说他:
“小李同志,我发现你变狡滑了。这些细节刚才怎么不给我说?是不是怕我偷师啊?”
“哪里哪里。”李龙打着哈哈,“刚才我们不是着重讲的是这个打药机药罐的技术原理嘛,这些细节自然不必说。”
“你啊你啊,总有你的道理。”杜厂长笑着摇了摇头,“不过你这想的的确周到。你家里是种了吗?”
“那倒没有,打算明年开种。”李龙说道,“我是去了我们县北面两个乡,那里种了,我去考察的时候,听当地的农民说的一些东西,然后考虑到这些细节的。”
“果然,还是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杜厂长感叹着,“群众的智慧不能小看啊。这方面,你比我们强!”
李龙也惭愧。
事情设定,李龙又给杜厂长说,他想从石城代销点那里拨一台收割机。
“这个没问题,那边的负责人你认识的,到时过去提就行了。”杜厂长不以为意的摆摆手,“咱们算是合作伙伴,这点小事你压根都不用给我说。”
看看,这就是格局啊。
李龙这趟来把正事办完,中午在厂子的食堂里吃了饭,然后去了二哥家里。
他给二哥家里带了一些东西,粮食、从石城带过来煮好的杂碎,以及一整副羊骨架(肉剔的并不算干净)。
不管怎么说,这是二哥,这趟有闲功夫,还是要看一看的。
李龙到了二哥家里,正好碰到二哥出门准备上班,就赶紧先把东西卸了。
李安国着急上班,没和李龙说几句话,让他留着说晚上再回来吃饭。
李龙哪里能留,干脆开车跟着骑自行车的二哥,一路聊到单位,然后他就开车回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