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人心不一定能换人心,亲情也分薄厚

“是的。”李龙点点头说,“山里的朋友有一段时间没下山,我就在想是不是因为大雪太厚把他们下山的路给封掉了。

虽然山里牧民不多,但我始终觉得,就算只有一户,也应该有下山的权利。所以我就找了人,带着他们把进山的路清出来了——”

“你的这个想法真的很好,路清出来了,那些牧民应该很感激你吧?”姜至瑜又问道。

“嗯,他们很高兴,因为他们知道我把他们当成了真正的朋友。其实呢,咱们以前也宣扬过这样的事情嘛,《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这篇文章我还记得呢。

我也是按着那些前辈们的足迹做的,哈哈。”

李龙开了个玩笑,姜至瑜却觉得,这又是一个好的视角。

北疆这边能写出彩的新闻不多,但像李龙这时不时就能提供一个出稿思路的,真难得!

她再次确定,自己这回过来的正确性。

话题回归到了农业机械化上面。

“去年我听说了咱们兵团那边进口了大马力轮式拖拉机,那拖拉机就跟二八轮式拖拉机差不多大,但马力却比七十五链轨拖拉机还要大的多,犁地、播种、平地耙地切地啥都能干。

我觉得啊,以后咱们北疆的机械化发展,就是朝这个方向。”

“就是说大吗?”姜至瑜问道,“但目前我们的拖拉机厂还生产不出来这样的大拖拉机。”

“会生产出来的。”李龙很有这个信心,“相信我,一定会的。咱们国家的人在这方面,从来不会落后别人太久……”

他心里补充一句,除了那个拉胯的防汉如防贼一样的朝代。

“那你呢?”姜至瑜是想看看李龙在机械化的道路上,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我?”李龙想了想说道,“最近这两年,我在农村呆的时间比较短,不过我觉得我时不时的也会搞一些类似于收割机这样的辅助农业设备。

因为大的拖拉机,这些东西不是我能设计的,但小的东西,我有些时候还是会胡思乱想一下的,说不定什么时候来了灵感,就设计出来了。

总的来说,我觉得以后农业机械化,大的农业机械发展线条会简单一些,反倒是类似于中耕机、收割机这样的辅助机械会更有前景一些。

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农民的双手从地里解释放出来。毕竟北疆太大了,像我们小队,一家几十亩地,想要精耕细作是不可能的,但要提高亩产,节省人工,就只能通过施肥和机械化来完成。”

“那你有什么构想吗?”姜至瑜问的问题越来越深入了,这让李龙有点怀疑,她是不是在打探自己的情报啊?

“目前还没有。”李龙摇了摇头,“不过有点方向。这两年种打瓜的比较多,这个副业种植来钱比较快,但打瓜籽的采收比较麻烦。所以呢,我就想着能不能搞出来一个打瓜籽的采收机子,但现在还没头绪,只有一个方向。”

“嗯,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向。”这两年种打瓜籽赚钱的人不少,这一点姜至瑜也清楚,所以她觉得李龙的应该是没错的,有可行性。

至于说出来后,会不会有人抢先把这个搞出来,姜至瑜没提,至于她有没有这方面的倾向,也不知道。

李龙猜测可能是有的,不过他无所谓。因为这样的机子他也不知道怎么搞,如果能够提个思路,让别人搞出来,也是件好事。

至少对于种打瓜来说是好事。

更先进的机子,现在没必要提,因为没有发明设计的基础,就比如后世康麦因收割完小麦还能把麦草杆子打成方包,又或者可以收割油葵玉米的自动收割机,那玩意儿就不是小打小闹了,一般人肯定是搞不出来的。

姜至瑜又提了一些关于本乡本县机械化发展的问题,李龙能说的就说个三成,不能说的也就打哈哈过去了。

他在姜至瑜这里的人设是一个头脑聪明、思路清晰的进城农民,可不是先知。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