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平息狂暴之灵(九)

赤河部的牧马人和野赫德的使鹿人说话,就如同是操着海蓝雅音的维内塔人与住在大山深处的蒙塔山民说话,都是鸡同鸭讲、难以交流。

而温特斯的赫德语启蒙,是在赤河部被动完成的。在赤河部的生活经历,让他逐渐能听懂一点赫德语。

返回新垦地以后,他又主动向懂赫德语的老兵、换俘换回来的远征军翻译学习,进而掌握了“说”的能力。一言以蔽之,温特斯主要学的是“大河以北”的口音,而且是那些与帕拉图人频繁“交流”、使用了大量通用语借词的部落的方言。

尽管血泥之战后,他又通过特尔敦部的俘虏恶补了南岸诸部的发音。

但当来自各个小部落、操着各种土话的,文朵儿部的觐见者们,走入宫帐、陈述请求时,温特斯还是不得不通过能听懂的一小部分内容,去猜测听不懂的大部分。

与此同时,他还要给皮埃尔翻译。

幸亏赫德人说话时,肢体语言比较丰富,帮了温特斯的大忙。

给皮埃尔翻译的过程,也让他有时间消化和整理接收的信息。

再通过向觐见者提问,反向验证猜想,温特斯才将这场面应付了下来。

可是这个高瘦老者说话,完全不需要温特斯来猜——他是北岸诸部的口音,而且吐字很清晰,内容也很有条理。

高瘦老者自称来自一个很小的游牧团体,之所以说是“团体”,因为他们的规模远够不上一个部落,但又不止包含一个家庭。

这种游牧团体在大荒原实际上非常常见,因为对于游牧生活来说,上百“人”的部落太大,太不便,一个家庭又太小,太危险。

所以几个家庭抱团放牧、迁徙,便是很自然的选择。

只不过其他游牧“团体”大多属于某个部落,部落牛羊太多或是不打仗时,一个个小“团体”就会从部落脱离出来,分散放牧。

若是遭遇灾害或者与其他部落开战,各个“团体”又会聚集起来,重回集体放牧的模式。

而这个高瘦老者所在“团体”的特殊之处在于——按高瘦老者的说法——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部落,自身也不是一个部落;

他们是一个生活在诸部夹缝之中的一个小小游牧团体,没有自己的草场,也不可能守住自己的草场,所以只能在各部落领地间流浪、交换“必需品”维生。

“走私贩子?”温特斯不动声色地想,“不对,太弱小了。可这么弱小,又是怎么活下来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