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邢宏宇聊了聊国外更具体的情况,也聊了聊他对企鹅更细致的判断,觉得这位前鹅看衰微视的態度比想像中还要坚定。
“產品形式一样,但其实是两种东西。”邢宏宇没有讳言,“我很熟悉企鹅內部的流程,大公司病的问题已经有些明显了,企鹅今年做微视不用说和去年做微视的思路一样,它简直和五年前利用qq流量做產品的思路都一样,只是流量来源更多元而已。”
俞兴略一沉吟:“倒也能理解,微博的成功和自身流量的优势,看起来是能復刻和融合的。”
邢宏宇说到这里更是直抒胸臆:“秒拍不用说,它压根离不开微博,阿里这次推乐音还拿『以彼之道』来跟企鹅,它也是拿两年前的思路,还是最偷懒的思路来做產品,但现在跟错目標了啊,这国內市场啊……”
他微微摇头:“要我看,阿里、企鹅、微博推出来的產品,甚至还不如快手来得好。”
快手既没巨头孵化,也没有碳硅资源眾多,它现在在整个短视频市场里属於声名不显的那一份。
俞兴没想到邢宏宇会提到快手,忍不住露出笑容:“邢总,不用急著想回国內,海外市场不管是潜力还是临港的决心,都比你想像的大。”
邢宏宇听著“汝当勉励之”的大饼,配合的露出振奋的表情,相较於国外,他更愿意亲手再把微视干碎一次,但现状如此,也只能按照老板的规划走了。
阿里和企鹅相爭,碳硅全力为產品导流,如此市场的局面让许多风投都在重新审视“短视频”的概念。
这种情况下,快手成了意外的受益者。
如今短视频的概念几乎都是国內知名公司和巨头,而且也不同於前几年的移动网际网路刚刚发展,竞爭已经趋於集中,风投这样去投草根或者初创项目,压力將会很大。
但是,阿里、企鹅不对外融资,微博把持著秒拍,碳硅则是有选择性的合作,资金想要进入新概念,已经有所发展的快手便成为了另一个考量。
快手发展比较稳定,也不像碳硅那边狮子大开口,短视频市场的未来或许也不只是一两个玩家,再加上它提出的以下沉市场进行差异化竞爭的战略,相关融资接触便很顺利。
临港这边还在保持著与资方更加热情的沟通,快手已经完成了新一轮1.2亿美元的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就投资过的红隼资本选择了跟投2000万美元。
至此,短视频市场里的几家都有收穫。
企鹅再做微视,內容细分,数据一片大好。
阿里乐音跟隨,简单直接,起步十分不错。
碳硅强推抖音,多方合力,前景格外光明。
微博,这个微博……
负责秒拍的副总裁姚彦彬,左看是企鹅官方对微视的吹嘘,右看是阿里再次打出以彼之道,上看是临港中外双开,下看是快手融资受瞩目,但自家的数据出现了跌幅。
姚彦彬十分踌躇。
秒拍是最具“微博味”的,也是去年就开始发展的老玩家,但明星和粉丝资源有限,经过“冰桶挑战”的巔峰时刻,现在隱约有些后继乏力。
最重要的是,秒拍不是微博控股,而是战略合作加资本绑定,原本以微博唯一短视频发布工具的地位保持绝对影响力,但现在隨著“短视频”概念受到资方青睞,隱约也出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