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波形信号

这很合理,克拉夫特想道,体表的角质层是死细胞,即使深层生物也没法搞出死者复生的奇迹,只能分解回收蛋白。好像有点科学了,但从根子上就不太科学。

他再次在透镜下观察到了黑盐的那种“疑似熔化”,证明之前所见不是错觉。

同时有什么感觉在另一层面上触动了他,像虫豸从体表经过、拨动微末的汗毛。是来自精神感官的反馈,和以前的每次遭遇战前被认为是预警的感觉一样,只不过极为轻微。

“有意思。”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近距离观察深层生物活动。

和以往相比,差不多是在野外遇到棕熊和动物园里隔防爆玻璃观赏西伯利亚大仓鼠幼崽的区别。前者的体验如狂风暴雨,后者是水杯里的小波纹。

尽管很微弱,还是能察觉到精神层面的触动,在样本变化时产生。

当不那么激烈、充满威胁性时,可以仔细感受这种“触动”。仿佛将手指伸进水里,水黾敲液面引起波纹经过皮肤。

“有意思。”这种触动似乎不是完全无规律的,而是与样本的活动有相关性。

克拉夫特犹豫了一会,还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连上了精神感官,捉住了“触动”的尾巴。

来自于样本的核心,那块被命名为“月骸”的小石片。它释放出某种曾被认为是危险预感的东西——即每次遭遇战时,精神感官被触动的感觉。

事实证明那不是什么超越时间的预感,就是实实在在、由深层生物产生的“场”“波动”之类的事物。

精神感官可以接触到它,这可能意味着那是某种和精神感官性质近似的东西,反馈感像用思维抚摸着会穿过手掌的气流、一团波纹起伏的气流。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