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心有不甘

“是……”

杨缉思连忙点头,但他不敢说真的用关隘坚守下去,恐怕拓东的五万多兵马最后都得折损在这。

哪怕汉军被击退,等汉军恢复过来再度发起进攻,南诏面对的局势恐怕比现在还要惨。

只是不用他说,其实祐世隆也明白南诏国小民寡,若是真的以数倍兵马换汉军一倍死伤,最后南诏必然崩溃。

可是他没有办法,他根本就想不到,明明几年前还是南诏进攻大汉,如今却成了大汉摧枯拉朽进攻南诏。

拓东、通海等地丢失已经是板上定钉的事情,他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赵诺眉能说服刘继隆,促使两国实现君臣关系。

只要南诏没有亡国,他始终有机会收复这些丢失的疆域。

想到此处,祐世隆便阴沉着脸走下了山,而汉军则是依旧在以火炮不断炮击城池,试图将同起城最后的防线给摧毁。

二百门火炮硝烟齐声振作,而军营内的随军铁匠们则是将汉军缴获而来的诸多兵器尽数融化为炮弹,再将其打磨相较光滑。

接下来两日时间里,高骈以二百门火炮不断狂轰滥炸,直到同起城的城墙城段垮塌,他才派遣杨师厚、王彦章等人率军仰攻同起城。

是日黄昏,同起城内喊杀声结束,汉军旌旗插在同起城城头,高骈也率领王建等人登上同起城,站在城内俯瞰城池内外。

“这同起城不错,可以用作军堡驻守,若是有强敌来犯,可以收拢百姓坚守。”

“北边的几个乡村都被南蛮迁走了,他们留下来的耕地便有十余万亩可供耕种,还有二三十万亩荒地和坡地可供开垦,十分不错。”

“陛下曾言,海军屡次出海,所求的便是东边极东之地的作物。”

“若是有了那些作物,这些坡地也就能开垦为坡田,此地足以设县。”

高骈激动之下,忍不住将自己与刘继隆所聊的那些事情给说了出来,对此也勾起了王建等人的好奇。

“极东之地果真有大地?”

王建忍不住询问,高骈点了点头:“陛下既然言明有大地,那想来是有的。”

“不过海路凶险,听闻海军已经先后派遣三批兵马向东探索,至今只有一支中途分兵折返,余下毫无消息。”

众人闻言,忍不住咋舌收起了心思,而高骈也对王建说道:

“奏表陛下,我军即将收复南蛮拓东之地,获耕田上百万亩。”

“是!”王建应下,但随后又忐忑道:“可我军眼下还未收复拓东全境。”

“奏表大约一个月后送到,届时我军已经收复拓东全境了。”

高骈不假思索的回答,紧接着便看向同起城南部的那山川峡谷,以及隐隐约约能看到的关隘、石堡轮廓。

“传令三军,明日好好休整,两日后拔军继续南下,此次要一口气打到拓东城!”

“是!!”

在高骈的军令下,汉军将士再次得到了休息,而随着汉军不断深入,二十万民夫如今只有五万能常驻大军身后,余下十五万则需要不断从朱提转运粮草来到前线。

随着粮食不断运抵,随军担任录事参军的王重任也找到了高骈。

“如何?”

高骈放下手中毛笔,皱眉询问眼前的王重任,而王重任则是点头道:

“朱提的八十万石粮草只剩二十四万石,好在戎州和黔中秋收后又运抵十三万石。”

“此外,剑南道和山南西道分别起运八十万石运往朱提,估计二月中旬能运抵三十万石左右。”

“以我军眼下的消耗,若是能在二月初拿下拓东城并开始休整,届时应该还能有二十万石左右的余粮,能供应前线十万军民两月之用,还需要朝廷最少运抵十万石,才能撑到夏收。”

“待到夏收,我军沿途安置民夫耕种的那些麦子应该能收获二十万石,能让大军撑到八月。”

“此外……”

汉军从朱提打到同起城用了三个月,但在打下这些地方后,民夫只需要驾车十五天就能抵达前线,往返则是三十天。

一辆马车能拉六百斤物资,其中粮食便占据四百斤,但其中民夫驾驭马车往返便消耗四成,只有六成能运抵前线。

这还是四百五十里的路程,若是打到拓东城,这个消耗还要往上增长,而这便是高骈认为攻打南诏,最快需要一年半,最慢需要三年的原因。

刘继隆在朱提储备了八十万石粮食,可开战才三个月,便已经消耗了五十余万石。

高骈看似轻松,但肩头的压力并不轻,而供应大军的西南四道压力则更大。。

西南四道十年没有经历较大的战事,基本以防守和境内作战为主,积蓄的钱粮自然不在少数。

只是战事开打前,各道便起运了四百万石粮食前往前线,运抵前线的只有不到二百万石。

二百万石粮食看似很多,可面对五十万军民的消耗,这点粮食也就勉强能撑七八个月罢了。

战事开打后,随着汉军逐渐深入,这粮食能撑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

如果不是后方又再度起运粮食,汉军的粮食顶多撑到他们拿下拓东城,然后就得因为断粮而后撤。

现在有后方起运的粮食,如果操作得当,应该能维持大军继续在拓东屯垦。

想到这里,高骈起身在帐内来回渡步,好似自言自语道:

“若是攻下拓东城,然后将所有民夫遣散返回诸道,那运抵拓东的粮食肯定能让军队撑到秋收。”

“吾如今担心的是……酋龙会将二十余万百姓迁徙,亦或者将百姓留下,但是将百姓的粮食搜刮离去。”

“若是如此,我军便需要照顾着二十余万百姓,届时恐怕需要调动上百万民夫起运粮食,将粮食十不存一的运抵拓东才能养活他们。”

“届时西南因此疲敝,需要数年才能恢复过来……”

“不过只要养活了拓东城这二十余万百姓,夏收时我军就能收获近百万石粮食,哪怕其中大部分需要用于养活这些百姓,但后续还有夏收。”

“食拓东之民一石米,可抵西川十石米矣!”

从西川运粮到拓东,哪怕利用岷江和长江水道运送,也得走千里陆路才行,十石米起运,能运抵一石便不错了。

哪怕中间还有各州县补充,但沿途的消耗依旧很大。

经此一役,西川怕是元气大伤,需要数年才能恢复过来。

“此事,必须禀明陛下,非吾能做主。”

高骈思绪落下,他便主动走到主位坐下,拿起毛笔开始亲自书写奏表。

随着墨迹变干,他便递出奏表,令王重任派人送往洛阳。

王重任按照他所说的操办,可在送出奏表后,他却忍不住看向高骈的牙帐,接着又看向了远处的南诏山川。

直到巡逻的将士走来,他才匆匆离开了高骈的牙帐,而汉军的攻势也如高骈安排的那样,朝着拓东城不断强攻而去。

“放!”

“轰隆隆——”

当火炮朝着石关发起炮击,二百枚大大小小的铁炮弹便狠狠撞击在石关上,看似坚固的女墙在瞬息间抖动破碎,裂纹无数。

炮击结束后,祐世隆策马前来观看石关情况,阴沉着脸看完后,便迅速上马撤往后方的第二道石关。

从同起往拓东城而去,尽管只有五十余里,但每隔十里就有一道东西宽五里的石筑关隘,左右山峰上还有三座山城和二十四座石堡。

石堡、山城内布置投石机、绞车弩,然而却根本没用。

汉军的火炮在二里外进行炮击,这正好处于投石机的射程外。

尽管距离遥远会导致火炮炮弹威力变小,但只要时间足够,依旧可以攻破石关。

更何况汉军除了用轻炮炮击关隘外,还布置了四十门重炮去炮击两山之上的石堡。

哪怕一轮炮击只有五六枚炮弹命中,也足够让石堡内的南诏将士喝一壶。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