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北征松漠

他脸色阴沉抬起头来,家丞更为恭顺。

“死了?那之前试药的那几个家僕呢?”

“家僕们没事,但家禽確实如老僕刚才所说,腹泻拒食、羽毛蓬乱、呕血而死。”

家丞的话令高感到了不安,思前想后下,他还是觉得性命更为重要,不免咬牙吩咐:“准备马车,吾要入宫面圣。”

“是!”家丞闻言眼前一亮,连忙应下並很快为他安排了马车。

高驛志芯不安的乘车前往宫门,不多时便得到传令,准许他步行入宫前往贞观殿。

高硬著头皮前往了贞观殿,沿途见到了不少入宫的官员,而他们都错愣的看著自己,这令高感到老脸通红。

过去十年时间里,高驛虽然投降並被获封郡王,但他可都在府中度日,便是大汉立国和每年的大朝会他都不去。

如今他突然出府入宫,消息很快便如秋风般横扫了整个南衙。

“臣渤海郡王高饼,求见陛下.”

“进一”

贞观殿前,高硬著头皮开口唱礼,殿门处的宦官则是唱声通传,得到圣諭后方才准许高入殿。

高步入殿,很快便在宦官带领下来到偏殿,並见到了正靠在椅子上,饶有兴致看著自己的刘继隆。

十年不见,刘继隆外貌看上去顶多三十出头,而他高即便身子健壮,也能看出老迈了不少。

他比刘继隆大了十二岁,状態却差了三十年。

“臣渤海郡王高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平身吧。”

他按照唐制对刘继隆三呼万岁,刚准备跳舞就被刘继隆拦了下来。

“赐座。”

刘继隆看向西门君遂,后者则令宦官赐座高。

高行礼后坐下,刘继隆这才开口道:“可是府中家禽毙命了?”

他幽幽开口,声音却如刮骨刀般在高的脸上剐蹭,使得高老脸通红。

“臣想询问陛下,臣已服用丹药十五年之久,以臣身体如此,是否会如那家禽般毙命——.”

高志忑不安,而刘继隆则是在听到他吃了十五年丹药还能保持如此状態时不免错。

在他所知皇帝中,长时间吃丹药且还能活到高这个年纪的皇帝,也就武则天、刘彻、萧衍和赵构了。

哪怕是道士皇帝朱厚熄也只活到了六十岁,所以他真不知道该夸高命长,还是该夸他身体好。

“汝將每日三餐尽数写下,让朕看看。”

此刻刘继隆就好像个医生,而高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劲,恭敬从西门君遂手中接过了纸笔並写下了自己一日三餐。

待西门君遂取来纸张,刘继隆看过其中內容后,他顿时便绷不住了。

高这廝每日令人取露水来煮茶做饭,一日三餐虽然素菜居多,但各类糕点和蜂蜜水、甘蔗水等甜饮简直当水喝,当饭吃。

这种高饮食,能活到六十二岁已经不是命大了,这是天生携带长寿基因,不然早就患痛风或尿病了。

刘继隆前世可是体验过痛风的厉害,因此这世的他基本都保持粗茶淡饭,平日里少吃甚至不吃糕点,偶尔喝喝米酒与黄酒。

他的生活在百姓看来自然奢侈,但在皇帝之中也堪称苦行僧了。

饶是如此,这些年他身体也小毛病不断。

反观高又是磕丹又是嗑,结果现在什么事情都没有,顶多就是精神有些魔。

想到这里,刘继隆都有些不自然,接著说道:

“无需饮露水,多服用安神汤、甘草黑豆汤、归脾汤、少饮酒即可。”

“如此调理二三年,身体虽不能完全康復,却也比如今要好多了。

久病成医,刘继隆指点过不少医学生做研究,自然也有些自己的心得。

高饼现在要做的就是排毒和养五臟气,同时用安神汤调理精神就足够。

吩咐过后,刘继隆又看向精神奕奕的高,不由想到了对大礼用兵的事情。

“朝廷如今准备討伐契丹与奚部,同时收復辽水以南的广地界。”

“北事安定后,便要南下收復大礼,朕眼下尚未想到何人掛帅,若是能以汝为帅则最好不过。”

朝廷能用的將领不少,但若是说谁最熟悉大礼,那肯定是高和张武、王式三人。

王式如今七十有二,前几日差点病危,显然不能以他掛帅。

张武倒是不错,但张武相较於高还是差了些,如果能用高,刘继隆肯定是更想用高。

在刘继隆思索的同时,高则是在鬆了口气后又悬了口气。

鬆了口气是因为他的问题並不严重,悬了口气则是因为刘继隆想要以他掛帅。

大汉如今的情况他十分清楚,能统兵数千上万的將领不少,但若是说节制数万乃是十余万大军的,实际上也就张淮深、安破胡、张武和后起之秀李阳春四人。

在这四人中,张淮深能力最强,但却常年坐镇西域。

张武善守而不善攻,统兵能力也稍弱了些。

安破胡主要防备北方胡虏,李阳春则是资歷相较浅薄。

大汉若是能通过征討契丹和奚部,南下討平大礼来发掘些有才能的將领,倒是可以保障大汉未来二三十年的武功。

想到此处,高又想到自己的年纪与当初王式征討自己时相差不大,且如果此次拒绝,那今后都不太可能有领兵作战的机会了。

思绪再三,高还是主动作揖道:“臣愿意领兵征討大礼!”

“如此甚好!”刘继隆似乎早就知道高会答应,他微微頜首道:

“今日敕令汝为剑南、山南西、岭南、黔中等四道盐铁转运等使、检校兵部尚书,南中招討使“来年开春便南下,汝自行视察三军,谋划出兵。”

“臣领旨——”

高没想到自己都老了,却还能在六十二岁的年纪接到覆灭大礼的旨意。

如果自己能带兵灭亡盘踞西南一百五十年的大礼,將南中之地重新收復汉家手中,那史书一定会为自己大书特书。

想到这里,高驛不免重新振作了几分心气。

“吾只是敌不过陛下,除陛下外旁人,不过土鸡瓦犬罢了——"”

高的神色变化被刘继隆尽收眼底,他知道高容易飘,因此不免提醒道:

“如今朝廷兵马与曾经天差地別,汝抵达西南后,还需要好好巡视各部,了解火器用途方能事半功倍。”

“臣领旨。”高作揖应下,刘继隆见状便示意道:“退下吧。”

“臣谨退—”

在刘继隆注视下,高缓缓退出贞观殿。

在他离去后,西门君遂则是主动行礼询问道:“陛下,何不以巴川郡王为招討使?”

刘继隆提笔长舒口气,解释道:“张武善镇守,对付祐世隆和大礼还是得派高前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