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刘继隆那不容争议的语气,李商隐只能躬身行礼,将此事暂时应下。
随后与刘继隆商议了来年正月初五即位立国的事情,直至黄昏才匆匆离去。
在他走后,诸如王式、刘瞻、萧沟等人都纷纷前来求见刘继隆,所图的无非就是让刘继隆停止牵连,从轻处罚。
不然以朝廷如今的牵连手段来看,天下七成以上世家豪强都要被刘继隆牵扯其中。
这也就是刘继隆不需要这些世家豪强为自己治天下,不然他们稍稍联合对抗刘继隆,都能用地方赋税和军队来威胁刘继隆。
陇右才是刘继隆的根本,而他前番下令将陇右陇右赋税降低的举动,更是让陇右出身的官员受到了实惠。
对于陇右出身的官员来说,关东世家的死活与他们毫无关系,他们自然放心大胆的按照朝廷旨意来牵连,抄没的钱帛也纷纷登籍造册。
哪怕这些钱帛在路上的“损耗”大了些,刘继隆也选择睁只眼闭只眼,并未让都察院去巡察。
在刘继隆的纵容下,陇右及部分关西官员的胆子也渐渐变大,最后将牵连的范围不断扩大。
这种情况下,反倒是远离中原的岭南、西域等地显得十分平静。
不过即便如此,李阳春也能从无数同窗的手书中,感受到此刻的中原有多么动荡。
“一个名不经见的襄阳蒯氏就能抄没十万贯的钱帛粮秣,这些世家豪强还真是富得流油啊……”
广州南海县都督使司衙门中,李阳春看着自己昔日同窗的书信,对于信中所写的抄没内容不由发出了感叹。
在他感叹的同时,被调到岭南并担任经历司正六品经历的袁袭也从他手中接过了这份手书,细细观看起来。
待到他看完,他便主动对他如今的主官李阳春说道:“陛下真是能忍常人不能忍,竟然能让豆卢瑑等人跳梁许久,直到事发才选择动手。”
“如此一来,天下人便无法指责陛下,而这地方牵连之事,也可以在日后推到地方官员头上。”
“都督是否要提醒提醒这几位同窗,莫要将此事做的太过?”
袁袭能在历史上成为杨行愍的谋主,本事和眼光自然不用多说。
如今那位皇帝想做什么,他其实已经猜到了大半,甚至后续还有什么手段,他也隐隐能够猜想到。
不过这些事情,他不敢直接明说,只能委婉的提醒李阳春。
对此,李阳春却无奈摇了摇头:“这书信中的字里行间皆是痛快,诸位同窗恐怕不会听从某之谏言。”
袁袭闻言也不由点了点头,他知道陇右派和其下属关西派的那些官员,此时此刻都志得意满,根本没想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
其中虽然也有李阳春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始终是少数。
更多的人还在将如今的那位当成是曾经的汉王,却不想想如今的那位已经是皇帝,所需要考虑的是天下,而非一道诸州了。
想到此处,袁袭觉得自己或许应该提醒提醒杨行愍和李神福他们,避免他们把事情做的太过。
“崖琼的残蛮,如今围剿的如何了?”
李阳春的询问将袁袭拉回了现实,他想起了自己为何前来此处,于是连忙禀报道:
“自都督在崖州、琼州击败土蛮后,残蛮尽皆逃入山林之中,王都尉及张都尉尚在率军围剿,然山高林密,恐怕还需要不少时日。”
“好在崖琼之地,除山林以外诸州县均已收复,布政司及按察司已经派遣官员前往。”
李阳春十月率兵收复崖琼诸州,只用不到一个月便平定了几支较大的叛乱,随后便留下两军兵马上万人继续参与围剿,而他则是返回了广州。
眼下已经是腊月二十日,再过半个月便是新朝立国之日,李阳春自然准备好好表现表现。
岭南的世家豪强不算多,在他返回广州前,就已经被布政司和按察司缉拿归案,所以他倒也没有掺和其中。
如今收复崖琼诸州,他也可以向朝廷和陛下奏表一份接近完美的答卷了。
不过这份答卷除了收复失地外,还需要有屯垦的功绩。
“各地屯田数量增长如何,明年入秋后能否接纳迁徙进入岭南的百姓?”
李阳春继续询问袁袭,袁袭则早有准备的回应道:
“诸处军垦皆善,岭西土蛮剿平亦速,大军已於邕州(南宁)、贵州(贵港)、柳州等处垦屯田三万余亩。”
“另安南、岭东二处亦垦田二万余亩,并广州所垦,今岁共得军屯田约二十八万亩。”
“不过朝廷明岁入冬后,应该会将军中多余战兵调回北方,届时军屯速度必然会变慢,都督理应提早谋划。”
袁袭的这番言论令李阳春不断颔首,他也知道如今岭南开荒如此之快,主要还是占了十几万军队和数万降卒的好处。
等朝廷把该调回北方的军队调回北方,那留下给他们的战兵也就不多了。
仅凭高骈留下并被编入屯军的岭南、福建及江西等处七万多兵卒,再加上朝廷规定的四万五千战兵,根本无法达到如今的开荒速度。
想到此处,李阳春便主动说道:“待明年百姓迁入后,可将徙民之中健壮者选为屯兵,以此保证开垦。”
“若能如此坚持十年,朝廷所安排迁徙进入岭南的五十万百姓,即可安定。”
李阳春如今而立之年,敢于用未来十年来布置岭南,至少在袁袭看来是很有担当的。
换做旁人,恐怕都削尖了脑袋往洛阳走,根本不可能留在岭南这种蛮荒之地。
在袁袭这般想着的时候,李阳春则是看向他开口道:
“以汝之才,若是愿意在此蹉跎三载,某可在三载之后将汝举荐布政司,任岭南道中下州刺史。”
袁袭如今是正六品上的经历司经历,而下州刺史是正四品下的官职。
李阳春的承诺,代表他将在三年时间里扶持袁袭连跳八级。
届时他只需要在刺史位置上继续担任三载,哪怕不能调入京中,也能擢升为正四品上的中州刺史。
他眼下不过三十有三,而朝廷的职官品秩经过调整,如今最高也不过正二品。
李阳春作为都督使司都督,品秩也虽然是正三品,但他胜在年轻。
以他的年纪,日后肯定能进入五军都督府,担任任意一军的正二品左、右都督。
有李阳春的帮持,袁袭肯定能在五十岁前迈入正三品的职官。
杨行愍如今虽然与李阳春一样是正三品职官,可杨行愍毕竟不是陇右出身,肯定是比不了李阳春的。
所以面对李阳春的承诺,袁袭没有半点犹豫便下定了决心。
“都督既然说要以十年来治岭南太平,某虽不才,却也愿意随都督治理岭南十年。”
他主动将李阳春口中的三年提高到十年,因为他清楚自己在军中能得到更大的拔擢。
只要能拔擢成为正四品的都督佥事或从三品的都督同知,届时再转去六部当差,肯定比去布政司熬资历要便宜的多。
面对袁袭的自告奋勇,李阳春满意颔首道:“如今我岭南都督使司主要便是围剿土蛮,军垦荒地。”
“汝先去邓佥事处帮他处理军垦屯田事物,待到熟练后再调入其中当差也不迟。”
“是!”袁袭不假思索应下,继而见李阳春没有别的吩咐,这才缓缓退出了衙门。
在他走后,李阳春则是以袁袭带来的消息写了份关于岭南都督使司的奏表,令快马将奏表送往洛阳。
算算时间,奏表送抵洛阳时,陛下也差不多刚刚忙完立国的事情,想来会十分重视此事。
这般想着,李阳春揉了揉眉头,随后便全身心放到了军政要事之上。
相比较他,远在西域的张淮深则更为安稳,不仅不受中原动荡的影响,甚至恨不得中原动荡的越大越好。
“前番方才说安西与北庭百姓不足,不足以修建城池往黄草泊而去。”
“如今看来,这中原动荡后,怕是要有不少人被发配到安西和北庭,届时便可往黄草泊修建城池而去了。”
腊月二十四日的西州高昌城内,坐在衙门内,享受着火墙带来温暖的张淮深正在没心没肺的笑着。
张淮溶、李明振、曹议金等人坐在堂内左右椅子上默不作声。
刘继隆此前迁入西域的数万囚犯和降卒,眼下已经被安置到了疏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