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受降六州(万字大章)

只是不出意料,幽州在桑干河以南的诸县,除会昌、武清这种有镇兵驻扎的城池外,余下十二座城池尽数投降刘继隆。

刘继隆令曹茂分兵前往接管诸县,随后令斛斯光率军击退试图南下的陈贡言。

陈贡言倒也没有真的要南下,只是做做样子,所以双方并未有太多死伤。

从率军回营的斛斯光口中得知陈贡言的态度后,驻兵在新昌县的刘继隆便明白了张公素的想法。

“看来他们是要舍弃瀛洲和莫州了。”

简陋的新昌县衙内,刘继隆开口与斛斯光等人解释。

斛斯光闻言,当即便冲动道:“殿下,以我军与曹郎君麾下三万余兵马,击败张公素并不困难,不如趁势合兵进攻?”

面对他的表态,刘继隆并未着急,只是开口道:“军中火药不多,最后的七千多斤火药也已经交给王建去攻打瀛莫二州。”

“眼下不可着急,需要等关西火药走运河运抵,我军方能北上。”

半年多时间,连续多场大战,早就把汉军火药消耗得七七八八了。

如今只能从临州不断生产火药,走陆路和水路转运到河北。

至于王式和陈靖崇、李阳春等部,只能等刘继隆讨平河北,才能获得火药补给。

不过只要河北能讨平,长江以北的剩余三镇也就不足为虑了。

这般想着,刘继隆本准备继续商讨如何围攻张公素的事情,但这时却有校尉快步走入衙门,对堂内的刘继隆作揖道:“殿下,王尚书快马传来消息。”

“三月十三日夜半,淄青叛军突围走鲁山南下而去,我军追击二十余里,获甲首四千六百二十二级,淄青收复。”

“突围了?”刘继隆脸色浮现些许诧异,但很快又归于平静。

他看过淄川城和益都城的地图,两座城池距离南边的鲁山也就五六里距离,且进入鲁山的道路有数十条,基本都是当初康承训为了围剿庞勋而开辟出来的。

此外,由于刘继隆抽调了齐鲁之地汉军参与河北的战事,所以王式和陈靖崇手中兵力不足。

在种种原因下,葛从周和张归霸能突围并不奇怪,突围成功也不奇怪。

不过以二人在淄青坚守的情况来看,淄青依旧固若金汤,他们也没有必要突围。

他们既然在城池坚固的情况下选择死伤惨重的突围,那只能说明是有人要他们突围。

“窸窸窣窣……”

刘继隆刚刚算到朱温让葛从周他们突围,衙门外又有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又是一名校尉走入衙门,并且脸色亦是十分凝重。

他来到正堂外驻足,连忙对堂内刘继隆作揖:“殿下,李节帅派快马传来消息。”

“三月初七,李节帅率军二万往沂州攻去,朱全忠以精兵数千驻守费县。”

“知道了。”听到这名校尉的话,刘继隆算是串联起了所有。

李阳春先聚兵进攻沂州,朱温得知消息后,应该是担心自己守不住,所以便令葛从周和张归霸突围了。

只是就他们现在的状况来看,即便突围成功,恐怕也没有多少兵马了。

仅凭这点兵马,朱温怕是挡不住李阳春。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刘继隆还是对面前两名校尉吩咐道:

“敕令李阳春,令其稳扎稳打,不可轻敌冒进。”

“敕令王尚书、陈都督合兵攻向穆陵关,与李阳春两路夹击兖海军。”

“末将领命!”

二人应下,随后见刘继隆没有吩咐,这才退出了衙门。

在他们走后,刘继隆目光看向堂内众人,随即将他的分析告诉了众人。

“不必担心朱全忠,任他手段再多,实力不济就是实力不济。”

刘继隆淡然安抚众人,随后正准备说什么,却又见刚刚走出衙门的校尉折返回来。

几次被人打断,刘继隆也不免微微皱眉:“发生何事?”

“殿下,安都督传来消息,相州、卫州收复,乐彦祯已经退往卫州,我军不日便将攻入澶州。”

“此外,昭义军节度使卢匡奏表调入朝中,崔留守率河东军收复潞州,眼下正往邢州、洺州、磁州分兵而去。”

得知昭义投降,安破胡收复两州,刘继隆原本的些许不适,顿时便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只有高兴。

“好!”他忍不住叫好,随后与众人说道:

“昭义投降,我军转瞬间收复六州,只要再收复瀛莫二州,则河北只剩十一州县掌握叛军手中。”

不等众人反应,刘继隆看向校尉,继续敕令道;

“敕令高进达,以昭义军节度使卢匡为左散骑常侍,昭义军中都将及以上,均授散官,品秩不变,列校及兵卒尽数遣散,昭义州内土地平均百姓。”

“敕令安破胡,魏博若要投降,需打散兵卒,自节度使向牙将均自削一品,以散官恩养。”

“若是迟迟不降,即命安破胡效仿邺城之战,尽数诛之!”

“末将领命!”校尉连忙应下,紧接着退出衙门。

他走的有些匆忙,显然是刚才刘继隆皱眉的举动让他误会了。

刘继隆见他如此,也不免有些窘迫,但很快恢复如常,对斛斯光等人吩咐道:

“关西的火药,最迟四月初便能走运河北运至幽州境内,必不可失。”

“此外传令投降诸县,凡是投降的卢龙军,只要官职在列校以下,土地皆不征收。”

“凡列校及以上者,衙门出钱赎买,必不会让他们吃亏。”

“此上为招降条例,凡州兵、牙兵均以此操办。”

对付卢龙,刘继隆所想的自然是拉一派打一派。

卢龙镇人口本就不多,又地处边疆,属于迁无可迁的地方。

如今经过张公素这么折腾,可以说全民皆兵,征收普通兵卒的土地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事情。

只要能将将校的土地赎买,然后再经过清丈和登籍造册来重新划分,那就足够解决幽州的问题了。

幽州是刘继隆日后向辽东开进的基地,这里的人口是不能动的,能保留还是尽量保留。

至于跋扈的氛围也好改变,大不了就多镇压几次,将犯事的兵卒及其亲眷发配日后的辽东便是。

此外还可以从人口稠密的地区迁徙人口过来,如此持续十几年就能将卢龙的风气给弹压下去。

眼下的武人风气还没有到五代十国那种变态的程度,诸如吃人这种事情,刚刚有点苗子,就被刘继隆掐灭了。

唐末的武人风气还好解决,若是五代十国那种,便是刘继隆恐怕也会头痛。

思绪这般,刘继隆目光扫视众人,眼见众人没有异议,随即便解散了众人。

他往中堂休息去了,而马懿和高淮则是跟着斛斯光向外走去。

三人本来十分沉默,不过当他们走出衙门并上马准备前往军营时,沉默的高淮却主动道:

“如此看来,河北被安定也就是这几个月罢了。”

“殿下若是解决了河北,那剩下的淮南、徐泗和兖海就更好解决了。”

“南边的高骈是我军手下败将,收拾他轻而易举。”

“都督,你说若是朝中有人劝进,殿下会在讨平河北后接受吗?”

高淮的话音落下,马懿顿时侧目看向他,显然没料到他会说这些。

“某不管这些,殿下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斛斯光头也不回的给出回答,高淮眼底闪过异色,却也不询问马懿只是自顾自颔首。

“若是如此,那末将知道了……”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