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齐聚邺城(万字大章)

李弘规通过安破胡的行军反光,判断出了他的意图,继而抬头看向堂内。

昭义军的孟方立、安敬思坐在左首两个位置,右首则是他带来的两名兵马使。

面对众人,李弘规不假思索道:“昨日魏博的乐彦祯已经率军一万五千北上,想来现在已经攻占了汤阴。”

“如今我军聚兵四万五,而相州境内更是有八万大军齐齐围困,刘继隆插翅难逃。”

“诸位若是没有异议,某便请韩节帅渡过永济渠,西进收复临漳,请乐使君北上将安阳官军驱赶到北边的邺县。”

“届时合围完成,刘继隆不过万余兵马,弹指可灭。”

李弘规胸有成竹,但这时却有人质疑道:“话虽如此,但刘继隆麾下尽皆马军,若是他发现我军意图而南逃,以魏博多为步卒来看,根本挡不住刘继隆撤回怀州。”

“某自然也想到了!”李弘规眼见终于有人质问,他随即说道:

“某镇中有突骑五千,明日便率先南下成安,渡过彰水南下,绕道到卫州境内阻击刘继隆南撤。”

见李弘规有了安排,众人也不再争论,而李弘规眼见无人质疑自己,随即下令:“三军明日拔营南下滏阳,令滏阳兵马准备浮桥,等我军南下后,视情况渡河南下。”

“是!!”

众人纷纷起身作揖,而李弘规的虚荣心也在此刻得到了满足。

“等某击败了刘继隆,天下人必然知道某李弘规之名!”

在李弘规思绪的同时,乐彦祯动兵攻占汤阴县的消息也传往了临漳。

面对这则消息,在临漳休整数日的刘继隆也终于有了反应。

“仅凭魏博自己的实力,韩君雄是绝对不敢先派乐彦祯北上与吾在平原交战。”

“乐彦祯敢北上压缩我军活动范围,这说明成德和昭义的兵马应该快要抵达此处了。”

刘继隆取出地图,目光在地图挪动的同时,头也不回的对身旁都尉吩咐道:

“传令三军,入夜后衔枚裹蹄,向西而行。”

“是!”

“派出快马,令包围安阳的段煦在我军西进远离安阳后,北上为我军清扫痕迹,随后北上与赵英合兵邺县。”

“若是成德、昭义联军南下,且韩君雄亦同西进攻占临漳,即令赵英西撤太行山,沿太行山向南而走。”

“若遇精骑或马军阻截,即扎营驻跸,与敌军对峙即可。”

“此外,再派快马向东前往平恩,告诉安破胡率军攻破成安县后好好休息。”

“若是得知敌军南下占据邺县,即令三军向邺县进军,依旧只能每日行军三十里。”

“记住了吗?”刘继隆抬头质问都尉,都尉连忙颔首:“记住了!”

“退下吧。”见状刘继隆收回目光,都尉也连忙作揖退出了衙门。

不多时,快马从临漳县疾驰而出,刘继隆也在天色入夜后率军渡过漳河南下,接着向西赶往太行山而去。

翌日清晨,率领五千马步兵的段煦按照刘继隆所说撤军北上,并派马步兵将刘继隆西进踪迹全部清理干净,继而撤回邺县。

段煦的撤退,让本来还有些不敢北进的乐彦祯顿时有了信心。

他派人北上,确定段煦撤往邺县后,这才分兵前往了安阳,并收复了尧山。

做完这一切后,他才派快马向驻兵洹水的韩君雄传信。

韩君雄得知消息时,已经是当日黄昏。

他不敢怠慢,派快马传信给已经南下抵达滏阳的李弘规,并言明自己会在翌日清晨渡过永济渠,向西进军收复临漳,等待李弘规消息后进军邺县。

李弘规是在后半夜收到消息的,因此他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询问起了与自己南下的兵马使。

“李公佺率领的精骑,眼下到哪了?”

烛光下,李弘规难掩激动,而兵马使不假思索作揖:“今日清晨南下,现在应该在尧城以东。”

兵马使的消息让李弘规忍不住点头:“好,告诉李公佺,若是能阻截刘继隆退路,当记他大功。”

“此外向韩君雄派出快马,请他收复临漳后继续西进,我军将会在正午时分渡过滏水,与他合击刘继隆。”

“是!”听到这话的兵马使也隐隐感到了几分激动,毕竟是能击败刘继隆的机会,此役过后众人尽皆名声大噪。

他躬身退出卧房,随后便连夜派出快马通禀韩君雄。

滏阳距离洹水不过五十余里,对于快马来说,也不过就是两个时辰的时间罢了。

韩君雄在天色微亮时见到了李弘规派来的快马,当即不再犹豫,率军渡过永济渠,向临漳县攻去。

从洹水前往临漳县不过三十余里,只需要再走二十余里,便能抵达邺县。

一日行军六十里的路程对于魏博将士来说,确实是个考验,但这点考验在韩君雄答应犒赏三军后,顿时成为了无足轻重的负担。

随着时间来到正午,驻扎滏阳的李弘规开始率军渡过滏水,而邺县城外的赵英也在塘骑通禀下,很快得到了消息。

“可曾发现他们的精骑或马军?”

赵英皱眉询问身材魁梧的段煦,段煦却摇头道:“不曾发现,但他们兵马数量不少,恐怕是我军五六倍……”

随着他话音落下,帐内众将顿时倒吸了口凉气,就连赵英都不免面色凝重了几分。

他低头看向地图,但见地图上的刘继隆已经不见踪影,而他们近万人在彰水以北的邺县,距离他们最近的则是今日大概率能攻下成安县的安破胡。

两军距离,大约五十里左右,若是平常,安破胡明日黄昏便能抵达邺县。

不过如今有殿下军令在,安破胡最少需要后天午后才能抵达邺县,而他自己如今则是要等敌军夹击而来的同时向西撤去。

“传令三军,等待军令,随时准备拔营西撤。”

“是!”

赵英不知道自家殿下要干嘛,但他只知道遵守自家殿下的军令便不会出错。

两个时辰过去,李弘规率领四万大军渡河南下,身后还有征募的四万民夫。

与此同时,东边临漳被韩君雄率军攻占的消息也趁势传到了邺县。

眼下李弘规和韩君雄两路大军,距离邺县只有不足二十里。

面对这种情况,赵英果断下令走浮桥渡过彰水向西南太行山撤军。

“撤了?朝哪撤了?”

眼看天色即将变暗,李弘规不免诧异,只觉得天下人对刘继隆的赞誉,似乎言过其实了。

“往太行山方向撤退,并且毁坏了渡河的浮桥。”

孟方立作揖禀告,李弘规闻言沉吟片刻,随即吩咐成德镇牙将道:

“派快马走浅滩渡河南下,请乐彦祯率军配合李公佺向太行山进军,阻截刘继隆南撤后路。”

“此外,请韩节帅率军前来,与我军会师邺县,并在邺县征募三万民夫,为我军修筑渡桥,明日渡河南下。”

“是!”牙将不假思索应下,随后派出快马前去通禀韩君雄。

做完这一切后,李弘规这才下令大军南下邺县。

与此同时,韩君雄也正在率军往邺县赶来。

邺城昔年也是雄踞河北的大城,后来尉迟迥叛乱,杨坚讨平尉迟迥后,下令拆毁邺城,邺城自此落寞。

如今的邺城,人口不过五万,周长不过六里,根本进驻不了近六万大军。

由于天色变黑,李弘规只能以马步兵为塘骑放出,在城北匆匆驻扎休息,连像样的营盘都没有。

韩君雄到来后,李弘规亲自率军迎接,二人在四周火把下会面。

“哈哈,此役多亏了李使君!”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