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枭雄落幕(万字大章)

所以当他看着张延晖脸色略微焦虑时,他便出言安慰道:

“这还是我们东进的第二个月,往后会有更多兵卒因为逗留关东时间太长而思乡逃军。”

“待靖崇进驻宣武后,可在宣武募兵二万,凡申请退伍者,可酌情批准。”

“不过申请退伍过后,日后不再招募其参军。”

刘继隆宣布新的军令,这也没有办法,队伍大了,自然不好管理。

加上近些年所募之兵,大多都是出生在太平世道的新卒,惧怕战争和思乡也实属正常。

哪怕是后世立国初期的队伍,每年逃卒数量也都不是小数,更何况车马漫长的这个时代了。

“关东诸镇亦是如此,若逃卒太多,则可就地募兵,不必拘泥。”

吩咐过后,刘继隆看向桌上这些文册,满意道:“有了这笔钱粮,东进的时间兴许还将提前。”

“传令,凡东进士兵,军饷每月多发五百钱。”

“是!”听到刘继隆这么说,张延晖松了口气,他本就担心只有惩罚而无奖励会让兵卒士气低落。

如今看来,自家殿下是什么都想到了,每月五百钱,一年便是六贯,都够养活两口人了。

张延晖这般想着,随后便见有人走入中堂,回头看去,果然见到了陆龟蒙和罗隐。

“进来吧。”

见二人要作揖,刘继隆示意二人不用行礼。

二人得到示意,急忙走入中堂,同时侧目看了眼沙盘。

“何事?”

刘继隆询问二人,二人对视后,罗隐先走出来作揖道:“殿下,黄河沿岸涂滩均已翻查,今岁我军境内,应该不会再遭遇蝗灾了。”

“仅是我军境内还不够。”刘继隆沉声吩咐道:

“令南衙起草旨意,着黄河沿岸诸镇都好好查明黄河两岸涂滩,以防蝗灾复起。”

“是!”罗隐应下,接着不等陆龟蒙开口,他又继续说道:

“殿下,高骈率军撤回湖南,不过其并未撤离淮南道及山南东道等处兵马,是否要以此机会叱责他?”

“不必。”刘继隆早已知道高骈的想法,但他也有他的想法。

高骈想要统一江南,那就让他统一去,不过守江必守淮,如果自己能在淮南将高骈辛苦操练的兵马全歼,那比渡江南下围攻要更方便。

高骈想驻兵淮南就让他驻兵好了,至于怎么攻打江南,刘继隆也早就有了想法。

“殿下,黠戛斯及回鹘等势力再度派使者南下丰州,希望能够求见您。”

陆龟蒙眼见刘继隆和罗隐说完,当即便把礼部的事情给说了出来。

自上次被拒以来,几乎每隔半年,黠戛斯和回鹘就要向丰州派遣使者,希望能见到刘继隆。

刘继隆已经拒绝了两次,但这次他却不打算拒绝了。

“准其觐见。”刘继隆的话,让被拒绝很多次的陆龟蒙都略微有些诧异。

反应过来后,他才不紧不慢的回应道:“遵令。”

“无事便退下吧,催促户部和工部,早早对关东诸镇的水利和人口、田地登籍造册,夏收后必须开始均田。”

“是!”二人恭敬应下,接着便退出了中堂。

在他们退出后,张延晖则是对刘继隆询问起来:“殿下,为何突然同意接见黠戛斯与回鹘?”

张延晖对回鹘印象不好,或者说只要是归义军出身的将领,都不会对回鹘印象很好。

历史上归义军和回鹘关系不错,主要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吐蕃。

当吐蕃被彻底赶出河西后,回鹘便与归义军翻脸了。

由于刘继隆出现,这一进程在这个时代变得更快,经常跟着张淮深的张延晖,耳边几乎都是回鹘入寇的消息。

如果可以,他都恨不得提兵将回鹘灭族。

如今听到刘继隆要接见回鹘使者,他很担心刘继隆做出什么利于回鹘的事情,所以才紧张询问。

对此,刘继隆却眼神示意他安心,同时开口道:“放心吧,吾对回鹘人只有厌恶。”

“之所以同意他们觐见,主要是需要他们帮我们对付西边的葛逻禄人,同时为安西、北庭发展争取时间。”

“如今限制你阿耶光复安西、北庭疆域的,只有人口和粮食这两个问题。”

“以你阿耶麾下的军力,实际上是能覆灭回鹘的,但架不住回鹘跑得太远。”

“如今你阿耶虽然有了吾送过去的人口,但光有人口还不够,还得复垦昔年因为吐蕃屠城行为而抛荒的耕地。”

“这一过程,不亚于重新开荒,所需时间也是以年计数的。”

“想要得到发展的时间,就得防备南疆和北疆的回鹘残部,但二者每次入寇的时间相近,你阿耶分身乏术,想来你也清楚。”

刘继隆的话,让张延晖忍不住的点了点头。

自收复龟兹、焉耆二镇后,张淮深常年驻兵焉耆,而龟兹和庭州都有被回鹘人入寇的风险。

张淮深位于焉耆,看似在两者中间,但由于西域太过广袤,所以他距离两地的距离动辄七八百里。

因此很多时候,归义军都只能在城内防守,只有张淮深率骑兵深入西境时,庭州和龟兹才能很好的生产。

毕竟回鹘人也不傻,只要张淮深复耕耕地,耕地产出粮食多了,那张淮深必然会对龟兹和庭州增兵。

随着张淮深增兵越来越多,张淮深自然也会谋求西进,所以回鹘人才会选择不断入寇。

“回鹘人几次求见吾,全因他们的处境不容客观。”

刘继隆眼见张延晖认可,便继续与他说道:

“如今的回鹘人被你阿耶和西边的葛逻禄人夹击,所以他们想做的就是稳住你阿耶,让你阿耶不再深入黄草泊,然后集中精力击败葛逻禄,继而再调转兵锋,对付阿耶。”

“他们面见吾后,定然会挑拨吾与你阿耶关系,利用吾来牵制你阿耶。”

“既然如此,我们将计就计,明面上假装不喜,但私下可以继续维持眼下局面,不断发配人口,转运粮食给你阿耶。”

“等到这群回鹘人反应过来,我军便可趁势西进,收复疏勒和碎叶,光复安西四镇了。”

“殿下妙计!”听到刘继隆这么说,张延晖立马就笑了出来。

见他如此,刘继隆便笑道:“此事还需你阿耶配合,所以需要你手书告诉他,让他做足表面功夫。”

“此外,你现在将三司的文册送入宫中,再告诉至尊,拔擢高进达为同平章事,留守长安。”

“是!”眼见刘继隆没有新的吩咐,张延晖当即退下,不多时便让南衙起草了旨意,并将旨意发往各军,同时手书一封送往了安西。

做完一切后,张延晖将三司查出的这些文册送往了宫城……

“别跑、别跑啊……”

“嘿嘿,抓住你了!”

当张延晖带着文册走入贞观殿时,身为至尊的李佾,此刻正在殿内和宦官宫女们玩着捉迷藏。

忽的他就抱住了张延晖,等他满心欢喜拉开蒙住眼睛的绸缎时,原本高兴激动的脸色,立马就僵硬了。

张延晖看着还在抱着自己的李佾,颔首道:“陛下,臣奉汉王之令,将路岩案结案文册送入宫中,供陛下阅览。”

“汉、汉王?”

李佾手忙脚乱的松手后退,张延晖则是颔首令左右官员将厚厚的文册放到龙案上。

等文册放下后,张延晖干脆向李佾说了此次查抄所得,因为他知道李佾多半不会看这些文册。

如今的李佾,可以说是被刘继隆放养式管理。

刘继隆将宫中大半的宦官宫女都裁汰了,如今紫薇城内只有李炎、李忱、李漼留下来的五十多个妃嫔和十几个未成年的皇子皇女,以及负责照顾他们的八百多名宦官宫女。

饶是如此,宫城内每年消耗也在三十万贯左右,而这些钱粮则是由度支起运给皇家内帑的大盈库,由张瑛、杨公庆共同管理。

张瑛对洛阳物价可谓熟悉,各类账目支出,自然瞒不了他。

故此宫内虽然只消耗三十万贯,但李佾的日子比起曾经却好过不少。

刘继隆不会管他,只要他不做太出格的事情,不管是他想打马球还是看戏听曲,亦或者看书,刘继隆都随便他。

即便刘继隆如此放纵他,李佾对刘继隆还是天生的畏惧。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