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兵荒马乱(万字大章)

不能寻衅,那就只能通过战功来成为他镇节度使,以此来扩充自己实力了。

“我们仅有兵三千,但必须打出威风来,让朝廷知晓我军厉害。”

“若是可以,某想要出镇义武……”

李克用将自己的心思说了出来,义武镇至少有四五十万人口,并且毗邻大同。

如果他能出镇义武,那完全可以带兵把义武镇内跋扈的牙兵压服,继而结合大同、义武两镇之力,操训兵马两三万。

若是他父子有三四万兵马,那局面就不会如此被动了。

“出镇义武……”

盖寓呢喃,眉头不自觉皱起,显然是觉得这想法难度很大。

义武镇是朝廷遏制河北三镇的桥头堡,一般来说是不可能轻易许诺他人。

尽管李克用入了郑王族谱,但也不敢保证朝廷能因他战功不错而准许他出镇义武。

当然,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他年纪太小,求稳的朝廷不可能做如此冒险的事情。

“不试试怎么知道?”

李克用自信满满,或者说他早已肯定自己必须得到义武。

面对他如此自信,盖寓也只能说道:“若是使君真的想要出镇义武,那只有不断提高我军价码,而想要提高我军价码,就得让我军价值拔高。”

“康承训在寿春耽搁的越久,我军的价值就越高。”

“淮南之地,只有我们一支精骑,这就是我们的价值。”

“此外,若是有所缴获,倒是可以派人前往东都,以重金贿赂宰相路岩。”

盖寓给出了个不错的提议,但李克用听后皱眉:“某在战场打杀,末了还要贿赂那些无用之人?”

盖寓早就猜到了李克用会这么说,但他没有办法,只能叹气道:“朝廷的规矩便是如此。”

“哼!狗脚规矩。”李克用冷哼,接着看向康君立:

“调遣兵马,注意黄贼动向,没有什么比直接重创黄贼更大的功劳了。”

“是!”康君立不假思索应下,盖寓见状便知道自己的提议被李克用否了。

说到底李克用还是太年轻,心气太锋利,不认可规矩,以为自己可以改变。

这种性格,唯有撞得头破血流,才能幡然醒悟。

盖寓不再多言,而李克用则是准备用黄巢来成就自己的名声。

相比较他的自信,此刻在安丰聚兵三万的黄巢便显得有些犹豫了。

安丰在寿春西南方向,距离寿春不过三十余里。

黄巢聚兵三万于此处,为的就是打一个防守反击。

结果当他率军抵达前线,发现前往安丰的道路被数千精骑截断后,他立马便有些畏手畏脚了起来。

“直娘贼,这批精骑定是此前围剿王仙芝的那支沙陀骑兵!”

安丰城内,黄巢站在沙盘前,眉头皱的根本化不开。

数千精骑看似不多,但架不住安丰与寿春平坦,且水网不多,根本无法限制这支精骑。

看似是十倍差距,但如果康承训正面牵制他们,这支精骑采取侧击、背击等战术,那齐军可反应不过来。

一支骑兵,顿时便限制住了黄巢的手脚,让他将目光投向身旁的林言。

“葛从周可有消息从寿春传来?”

面对询问,林言不假思索回应道:“他说城内一切安好,柴火粮食足够三月之用,固守三月不成问题。”

“好!”听到葛从周的豪言,黄巢不免精神一振,就连沙陀精骑带来的威胁都被他抛之脑后。

他清楚唐军消耗钱粮有多迅猛,三个月的时间,足够拖住唐军。

不过在拖垮康承训前,他还需要防范南边的高骈。

“该死的高千里……”

想到高骈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竟然能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直接攻下他五个州,黄巢就忍不住吃痛起来。

尽管随、郢五州因为兵灾被霍霍不轻,但眼下已经恢复农耕,占据他麾下三成人口。

如今这三成人口和数百万亩耕地尽属高骈,说不定高骈后续所用粮草,便是这五州所提供。

想到这里,黄巢恨不得抛下一切,南下舒州与高骈决战。

不过这也就只是想想,如今的他,根本做不到抛下一切。

“传旨给尚相公,告诉他坚守四个月,四个月后,朕亲率大军南下!”

“是……”

黄巢吩咐着林言,林言听后,便很快安排快马往南边赶去。

在快马向南赶去的同时,康承训继续对寿春发起猛攻,黄巢仍旧在安丰观望,而相比较北线的战场,东线的战场却进展缓慢。

曾元裕率军南下猛攻濠泗二州,黄揆与张归霸、赵璋等人率军抵挡,双方开始拉锯。

眼见迟迟无法突破,曾元裕开始催促东线的朱温进攻江都,而消息传到朱温营中后,朱温却随手将军碟丢在了桌上。

“进攻江都,江都有黄邺和张归厚坐镇,少说有万余兵马,某不过八千人,即便打下江都也死伤惨重,如何保证朝廷不会在某实力衰弱后轻视于某?”

高邮城内,朱温盘算着该如何为自己索取最大利益,坐在左右首位的朱存和谢瞳也十分认可的点头。

见朱温还在琢磨,谢瞳直接开口道:“朝廷如今有求与我们,不如向朝廷提出截留部分钱粮,操训些许兵马守城,以防我军进攻江都不利,被贼军反攻进入海陵、高邮。”

“除了钱粮,我军如今最紧缺的还是甲胄。”

“朝廷在两浙之地的武库中有不少甲胄,如今浙东被董昌占据,浙东武库的甲胄估计都被董昌所用,但浙西的甲胄依然不少。”

“宋威虽然练兵两万,但他所部兵马以水兵为主,能用的扎甲极少。”

“只要我军开口,声称战兵甲胄不足,朝廷只能捏着鼻子调浙西甲胄给予我军。”

“届时我军不用强攻江都,只要包围江都,保障运河通畅,便能以运河来挟持朝廷。”

谢瞳的话令朱温眼前一亮,他想到了这么做,但不知道该怎么说,而谢瞳则是将他的想法直接说了出来,并且更为完善。

“没错,如今某掌握通往江南的路线,若是能包围江都,进而掌握漕运,那朝廷必然要更加倚重某。”

“借助漕运,某也能向朝廷提出更多的要求……”

朱温的话,引起了朱存的认可,但谢瞳却提醒道:

“话虽如此,但若是条件超过了朝廷的底线,必然会被朝廷所敌视。”

朱温颔首表示认可,接着对谢瞳道:“此事便交给先生,只要朝廷能为我军补全甲胄,调拨钱粮,某立即出兵包围江都!”

“明公放心,某现在就去操办。”

谢瞳作揖回应,接着起身离开了衙门。

在谢瞳走后,朱温也安心等待了起来。

倒是在他等待的同时,原本还在岳州坐镇的高骈,此刻却随着大军北上而改镇武昌(鄂州),隔江影响黄州、蕲州。

武昌县坐落在长江南岸,西有山峰,东、南有湖泽,北有长江,是处明显的易守难攻之地。

高骈率领水师在长江操训,将江北防务尽皆交给王重任,并调高钦赶赴此地。

半个多月时间过去,高钦匆匆赶赴武昌,见到高骈第一眼便连忙作揖:“阿耶!”

“黔中道如何了,刘继隆可有动向?”

长江南岸,高骈站在江堤上眺望滚滚而去的长江江水,远眺宽阔三里的江面,头也不回的询问高钦。

高钦闻言,当即从身旁马匹的行囊中取出奏表,双手呈给高骈,在高骈翻阅的同时解释道:

“黔中较大的蛮寇,基本都被剿灭,只有小部逃遁山林的蛮寇和已经归顺我军的三十六支蛮寇尚在黔中。”

“眼下黔中道有汉蛮九万六千户,四十八万余口,耕地二百三十余万亩。”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