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汉旌十万过大江(万字大章)

衙门主位,高骈皱眉看着眼前的舆图,他不解刘继隆为什么还不出兵,而是放任他迁徙百姓前往黔中。

他确实有意迁徙百姓进入黔中,但他没想过把整个江南的百姓都迁徙黔中。

别的不提,这百万口百姓每年吃喝便是数百万石,哪怕如今高骈掌握黔中和半个岭南,也供给不出那么多口粮。

哪怕他已经从江南掠夺了足够的粮食,可这些粮食也供给不了那么多百姓吃食。

把百姓全部带走,不仅不能成为他的助力,反而成为他的负担。

在他看来,人口对于刘继隆来说十分重要,所以刘继隆不可能坐视自己迁徙人口而不管。

只要刘继隆出兵,他就果断抛下这些人口,然后在义宾、僰道等处与汉军交战几次,也算给洛阳方面交代了。

如今时局这么乱,他可不想用自己的兵马和刘继隆死斗。

只要他撤回黔中,刘继隆必然往河东、东畿攻去,说不定会与卢龙、成德等镇交锋。

让卢龙和成德消耗刘继隆,自己先把岭南和湖南、黔中的问题解决,伺机夺取江南,迎天子入江南,最少也能争取划江而治,换得个南北朝的局面。

汉军人高马大,可人高马大不代表水师厉害。

只要守住秭归和夷陵,加上荆襄之地做阻碍,大唐就还有机会……

想到这里,高骈深吸几口气,而这时衙门中也响起了脚步声。

高骈抬头看去,却见来人是鲁褥月。

“高王,蜀州等处百姓着实太多,眼下除了四万多工匠及其亲眷被迁往黔州,余下百姓都还未安置好,您看……”

鲁褥月此前一直负责黎州驻守,做的也十分不错,故此高骈让他负责蜀州等处的百姓迁徙工作。

至于蜀州等处的世家豪强,以及军卒家眷和工匠及家眷等人,他已经让张璘迁徙到了黔中。

蜀州等处百姓少则五十万口,多则七十几万口。

高骈本意是想等刘继隆出兵后,与刘继隆在僰道和义宾争斗两场,假意输给他后,将这七十多万口百姓视作累赘丢给刘继隆。

结果现在刘继隆按兵不动,这就让他有些尴尬了。

带走吧,粮食不够吃。

不带走吧,肯定会有人在背后弹劾自己,比如……

高骈思绪还未落下,便见又一道身影急匆匆走入堂内。

“高使君,某想要知道,为何蜀州数十万百姓还未前往黔中?”

当杨复光的声音响起,高骈与鲁褥月都看向了这位不好对付的北司监军。

杨复光不过二十六岁,但他毕竟出镇较早,且参与戎州军政不浅,便是高骈也没有那么轻易拿掉他。

更何况高骈与北司杨氏家族关系不错,杨氏家族又在诸镇都有人脉,所以他不想得罪杨复光。

如今杨复光前来询问,高骈也只能沉着道:“山南西道及东川等州三十余万口百姓正在迁徙,进入黔中的官道又狭窄,前方已经堵住了。”

“以当下局面,最少还要三五日才能疏通,故此现在只能让百姓等待。”

高骈的话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杨复光没去过黔中道,也不知道高骈早早就让梁缵将黔中道的官道扩修了一番。

如今高骈不管说什么,他都只能听而任之。

“具体是三日还是五日?”

杨复光很清楚高骈这些时日的手段,也自然知道高骈压根没有和刘继隆决战的想法。

他可以理解高骈没有把握击败刘继隆,但他无法理解高骈的作为。

在他看来,高骈如今的作为,宛若割据。

他并不相信高骈口中所谓的保全朝廷之言,而高骈也不指望杨复光会理解自己。

面对杨复光的这番询问,高骈深吸口气道:“三日……”

“好!”杨复光得到答案,转头便走。

等他走后,鲁褥月这才忿忿不平道:“高王,杨复光太过跋扈,不如……”

“不可!”高骈打断了鲁褥月的这番言论,皱眉道:

“现在还不是和他们撕破脸的时候,暂且隐忍。”

“是……”

鲁褥月有些不甘心,而高骈则是有着自己的打算。

他还需要和北司维持如今的关系,直到北司将皇帝送到自己手里,那时才是与北司撕破脸的时候。

“明日吾带兵两万撤往义宾,三日后你再率领兵马,护送蜀州数十万百姓沿江而下。”

“若是刘继隆率兵渡江,不用恋战,舍下百姓后,直奔义宾而去。”

“末将领命!”

高骈对鲁褥月吩咐着,鲁褥月也不假思索的选择了应下。

见他应下,高骈开始低头处理政务,而鲁褥月也识趣离开了衙门。

翌日清晨,高骈率军二万,征募嘉州四万百姓为民夫,沿江南下义宾县而去。

再过两日,鲁褥月开始强行迁徙蜀州等处数十万口百姓沿江而下,百姓哭嚎声响彻长江(岷江)两岸。

北岸的汉军看不下去,请令的人越来越多,但都被张武压下去了。

自从得知了刘继隆的计划,张武只很短时间便说服了自己。

保住江南百姓,这只能是一时太平。

但若是能将黔中道彻底安稳下来,则巴蜀尽皆安定。

两者孰轻孰重,张武还是分得清的。

正因如此,随着时间不断推移,直到十月十七日,刘继隆才发出了军令。

十三万汉军,除两万留驻外,余下十一万兵马,兵分三路渡江。

西路军以张武为主帅,王建、高淮为副将,率精骑九千、马步兵两万,步卒两万渡江,收复蜀州等处失地。

中路军以李商隐为主帅,马懿、高述为副将,率马步兵一万,步卒两万渡江,收复嘉州失地。

东路军以耿明为主帅,王思奉、李阳春为副将,率马步兵一万,步卒两万渡江,收复渝州、涪州失地,并进攻忠州、万州、夔州等处。

三路大军中,除了东路军渡江难度较大外,中、西两路大军的渡江难度不算大。

百丈宽的岷江,完全可以用小舟浮桥的手段快速通过。

由于高骈没有布置任何手段,故此西路军完全没有遭遇阻碍,张武率军渡江后,立马派高淮率精骑驰往清溪关,最差也需要守住汉源县。

高淮没有耽误,直奔清溪关而去,而张武则是率领王建收复蜀州、邛州等处失地。

相比较西路军,中路军却属于是正好撞到了鲁褥月护送百姓南下的队伍。

鲁褥月眼见中路军渡江而来,他立马舍弃了被押送的百姓,率军撤往了义宾县。

李商隐见状,一边派高述收拢百姓,就地安置,一边派人前去通禀刘继隆,同时派马懿率马步兵追击鲁褥月而去。

双方且追且打,沿途遇到百姓,马懿便分兵安置百姓,自己率领本部兵马继续追击。

消息传到刘继隆耳边时,已经过去了整整六个时辰,来到了入夜的亥时(21点)。

“高骈……”

刘继隆得知高骈此举,顿时便猜到了高骈并不准备与他们硬碰硬,而是想要抛下多余的人口,轻装撤往黔中。

迁徙百姓,不过是做给朝廷看的面子工作罢了。

刘继隆走到舆图前,不由得产生疑惑。

他不知道高骈现在是怎么想的,但他知道,高骈心气既然没有散,那他就肯定还有进取心。

抛下几十万无谷百姓作为包袱给自己背着,这只是高骈对付自己的第一步。

没有了蜀州这些人口,高骈虽然也能凭借东边那几十万入黔人口治理好黔中道,但却没有开拓的可能。

更重要的在于,高骈如果只是一味的撤退,那肯定会被庙堂怪罪,所以他肯定还有后手等着自己。

想到这里,刘继隆看向身旁之人,询问道:“我军还有多少兵马在此处?”

面对刘继隆询问,刘英谚作揖道:“还有五千马步兵!”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