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刘氏复兴(万字大章)

第 刘氏复兴(万字大章)

“淅淅沥沥……”

八月,当北方面临大旱时,岭南地区却大雨延绵,各方势力在大雨面前,不得不暂缓战事。

安南的雨水如天河倾泻,冲刷着西道江两岸,更冲刷着西道江南岸那座残破的城池。

原本坚不可摧的罗城,眼下却因为战事而变得残破。

许多女墙都已经消失不见,暴露出后方的马道和一个个豁口。

大雨冲刷着地上的血垢,双方融合过后,渐渐在马道上形成了蜿蜒的红色“小溪”。

血水通过豁口冲下,宛若小瀑布般坠入城墙根。

在血水的冲刷下,泥土渐渐被冲散,将那些堆积起来的蛮兵尸体暴露在空气中。

他们层层迭迭,被雨水泡得发白,而几只乌鸦冒雨落在尸堆旁,啄食着尚未腐烂的眼球,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吞咽声。

城门上方,依稀还能看出“交趾”两字,但它的残破程度,已经让人不敢轻易认识。

大雨冲刷下,残存的唐军兵卒蜷缩在箭楼的阴影里,眼神麻木。

在这压抑的环境下,有伤兵低声呻吟,也有人沉默地嚼着干硬的胡饼,但更多的人只是呆坐着,等待军令下达。

给他们下达军令的是安南经略使蔡袭,而此时的蔡袭站在马道上,身前是女墙,身后是废墟。

“使君,先回衙门休息吧,南蛮不可能冒雨进攻,您已经两天没有合眼了。”

一名都将替他撑着伞,可雨水太大,伞面早已被砸得噼啪作响,根本挡不住多少风雨,故此都将只能劝他返回衙门。

只是面对都将的好意,蔡袭却沉默不语,只是安静地站着。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愤怒。

他愤怒于部下的牺牲,愤怒于自己无能击退蛮军,更愤怒于自己被友军的出卖。

他用愤怒的目光远眺城外,而城外的雨幕中,大礼军的营帐若隐若现,大纛更是高高挂起,仿佛开屏的孔雀,无时无刻都在吸引着蔡袭率军出城。

如此直白的激将法,蔡袭又如何看不出来,所以他只能缓缓闭上眼睛,感受着水汽被风雨吹到他脸上的感觉。

明明只是水汽,此刻却像是泪水,又像是血水。

“我们还有多少粮食,能坚持多久……”

“粮食还够吃半个月,但城内可燃烧的东西都已经用完了,就连枪杆和箭杆、弓弩都焚毁了。”

都将的话令蔡袭黯然神伤,他沉默下来,感受着雨水拍打在油纸伞的声音,思绪百转千回。

几个呼吸后,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目光已然变得坚毅起来。

感受着他的变化,都将微怔,忍不住道:“使君,我们……还要守?”

“守、守到最后一刻!”

蔡袭的声音变得铿锵有力,连带着也感染了四周的都将,使得众人都渐渐走出了颓靡的气氛……

“嘭!”

“蔡袭狗辈,阻朕大计!!”

大礼军中牙帐里,祐世隆黑着脸一拳砸在桌案上,帐帘外能看到雨幕中的交趾城,而这座城池,此刻成了大礼军队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山”。

得益于王式比历史上多坚守了几年安南,故此王式有大把时间缓和大唐与南边诸国的关系,更筹措了不少钱帛来修建交趾、罗平二城的罗城。

若只是罗城还好,可关键在于王式为安南编练了两万精锐。

即便这些精锐在过去的战争中被带走许多,但蔡袭还是利用留下来的老人,尽量维持着三军将士的战斗力。

他们的战斗素质,在大礼十五万军队过去九个多月的围攻下得到了验证。

整整九个月的时间里,蔡袭率领被他第一时间收拢起来的八千安南精锐,分别驻守交趾、罗平二县。

如今九个月过去,二县依旧掌握在唐军手中,三辰旗依然在空中飘扬。

城头那飘扬的一面面三辰旗,是蔡袭等人心中的信念所在,也是祐世隆自觉的屈辱所在。

似乎只要这面三辰旗还在,祐世隆就永远无法彻底占领安南全境。

“簌簌……”

雨中,脚步声传来,赵诺眉与段宗榜凝重面色走入帐内。

祐世隆见二人表情不对,当即便察觉了不妙:“发生何事?”

“陛下……”

二人先后跪下行个礼,接着由赵诺眉将一份奏表呈了出来。

祐世隆起身走下软榻,抢过这份奏表,一目十行的将其内容看完,脸色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泛红了起来。

“高、骈!!”

他将手中奏表狠狠摔在了地上,而原因也十分清楚。

“陛下,如今高骈派兵攻打我军治下黎州与戎州,仅凭几位清平官手中兵马,根本难以抵挡。”

“陛下,我军若是不速速撤军返回北线,这些年所得成果尽皆丢失,请陛下决断……”

段宗榜与赵诺眉的话不断刺激着祐世隆,他本以为能轻易拿下安南,结果却碰壁于蔡袭之手。

尽管他已经占据安南绝大部分地方,但交趾和罗平没有拿下来,等他撤军之后,蔡袭必然会夺回西道江南北两岸。

想到这里,他不免闭上了眼睛,仰头沉思,不断衡量利弊。

半盏茶后,祐世隆这才攥紧拳头开口道:“传令三军,待大雨停下便撤军……”

“陛下英明!!”

段宗榜及赵诺眉果断向祐世隆献上马屁,而他们之所以没有建议祐世隆留兵继续包围蔡袭,也是因为他高骈麾下部将梁缵仍在岭西驻兵,随时可以南下。

梁缵率军击败蔡京,逼其自杀后,他立马收拢了岭西和桂管、容管的兵马,麾下足有四万之众。

面对如此局面,留兵太少起不到作用,留兵太多又无法给予北线战场最大支持。

两取其一,祐世隆他们只能放弃安南,转而选择黎州和戎州。

这不仅仅是因为大礼在黎州和戎州倾入太多心血,还包括了安南西境丢失,只要大礼控制好峰州,随时可以轻易攻入安南腹地。

在这样的局面下,祐世隆自然选择了先北后南。

几日后,大雨渐渐告歇,但由于此时还处于雨季,故此祐世隆急忙率军拔营撤回峰州,并驻兵三万于峰州、武峨州、福禄州等安南西境三州。

交趾、罗平之围得以解开,已经吃了多日冷饭的百姓连忙涌出城去,将能砍伐的树木尽数砍伐。

哪怕树木潮湿,他们也想办法剥树皮来烧火做饭。

月中,得知安南撤兵,梁缵出兵收复了安南东北部的瀼州与汤州,并派人传军令,告知蔡袭前来接管城池。

对于这样的做法,自然有人不解。

“高王,梁大郎传来书信,蔡袭已经重新派兵拿下瀼州和汤州了。”

“不过末将不明白,为何要将两州让给蔡袭,虽说两州人口不多,但毕竟是我军攻下的,就这样让给蔡袭,总觉不是滋味。”

蜀州衙门内,张璘向高骈询问着如此做法的原因,高骈背对他站在沙盘前,虽然平静,却多出几分凝重。

摆在他面前的是如今天下局势的沙盘,如今天下近三成为刘继隆所占,黄巢又占一成,而朝廷看似占据六成,但河朔占据半成,朝廷只能控制五成半的天下。

在这其中,又有不少藩镇阳奉阴违,起运钱粮甚少,以至于朝廷虽然掌握的人口最多,但能调动的兵马和百姓数量却不多。

相比较下,刘继隆所辖人口虽不如朝廷,但以自己今年进攻江北的结果来看。

若是刘继隆举众南下来犯,自己所占三川之地,必然会因此而被占据。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