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英雄当出

夏侯孜询问起杨复恭,杨复恭闻言愕然,但还是思考道:“若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最少能坚守半载。”

“不可……”夏侯孜摇头打断他,同时解释道:

“黎州兵马仅存此处,若是清溪关不可守,你还需留兵驻守通望、廓清两处城池。”

“即便凭借大渡河之险,也需留兵五千。”

“这……”杨复恭没想到夏侯孜竟然有那么高的要求,脸色不免难看起来。

沉思片刻,他最后才沉着道:“最少三个月……”

“三个月吗?”夏侯孜嘴里犯苦,如今四月中旬,三个月后也不过七月中旬。

如此一来,他还需要增兵驻守大渡河防线,以免祐世隆攻入大渡河北岸的黎州腹地。

“两个月后,我会调兵五千驰援你,但精骑我需要带走。”

夏侯孜不是在与杨复恭商量,这点杨复恭也清楚。

清溪关地势险要,精骑在这里只能当步卒差遣,确实没有必要留下来。

“七月以前,我必调兵五千驰援黎州!”

“是……”

面对夏侯孜的这番话,杨复恭也只能应下。

见状,夏侯孜也就不再逗留,当即召集清溪关内两千精骑撤退。

随着夏侯孜撤走,清溪关内剩余八千唐军士气低迷,即便杨复恭开库犒军,也无济于事。

大礼军队的攻势愈发猛烈,云车、吕公车、冲车等攻城器械轮番上阵,蛮兵如潮水般涌上城头。

西川将士拼死抵抗,刀光剑影中,鲜血仿佛浸入了关墙般,整面关墙暗红一片。

杨复恭亲自披甲上阵,手持鄣刀,与将士们并肩作战。

“监军,大礼人的巢车又上来了!”副将焦急地喊道。

夏侯孜抬头望去,只见大礼的巢车高耸入云,车上弓弩齐射,箭矢如雨般倾泻而下。

不少倒霉的西川将士被射中面颊和手臂、小腿等防御薄弱处,一头栽倒,关墙上的防线岌岌可危。

“等他们靠近,砸石脂将巢车烧掉!”

杨复恭嘶声下令,清溪关也在这种日复一日的血战中,坚守迈入了五月。

夏侯孜率领两千精骑撤到了眉州,并于眉、嘉等州募兵两万。

消息传出后,因衙门盘剥的投军的男子并不少,但西川府库也因此岌岌可危。

夏侯孜上奏长安,截留起运的夏粮。

李漼虽然不满,但前线战事岌岌可危,他最终还是在白敏中和裴休等人的力劝下同意了。

与此同时,戎州的高骈却与段宗榜斗得你来我往。

高骈遣张璘、蔺茹真将率精骑三千出驯州,袭扰被段宗榜占据的聘州、靖川等处。

两处城池的蛮军本就不多,加上城内百姓心向大唐,张璘等人不过付出百余死伤,便夺下了两座城池。

段宗榜担心有失,加上粮道遭受侧翼威胁,于是放弃攻打总州,撤退回到湖津城。

戎州之战暂告段落,东川军死伤三千余兵众,而段宗榜麾下蛮兵也阵没不下万五。

大礼在戎州境内尚有五万之众,而祐世隆因为没有拿下清溪关,倒是没有惩处段宗榜,兴许是担心自己也拿不下清溪关,不好交代。

西南战事岌岌可危,关东遍地流民,江东庶族苦于赋税,河北三镇依旧逍遥。

面对这样的局面,长安的李漼却并未感到太多的危机感。

他在巡游返回长安后,依旧过着紫宸、咸宁乐工不停的日子。

长安之中,唯一值得称道的大事,便是封敖告老还乡,率族人投往陇右,封邦彦接替封敖为质,担任礼部侍郎。

除此之外,便是安西副都护张淮深之父张议潭的病情了。

七十五岁的张议潭从年初开始便小病不断,登门拜访者虽然不多,却多是高官。

“咳咳……”

六月小暑,张议潭府上卧房内外挤满了人。

卧房内许多家具都不是这个时代该有的存在,但却贴合的摆在屋内。

张议潭身着中衣,躺在拔步床上,旁边三旬左右的医生正在为其诊脉。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