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宋妤明悟过来,报纸上的赞誉让曼宁意识到了彼此的身份差别,生有失落感。
她说:“走吧,我们去吃饭,大家都在等你。”
“诶。”
今天来的长辈比较多,李恒本想和年轻人坐一桌,奈何两位姑父和舅舅不让啊,愣是生拉硬拽去了主桌。不过人家很有眼力见,把宋妤叫过来,跟他坐一起。
而孙曼宁死活不过来,坐到了旁桌,跟宋妤一表妹自来熟打得火热。
李恒瞄一圈下来,主桌除了自己和宋妤是年轻人外,其他人都是长辈,奶奶个熊的!人家敬酒还不好拒绝啊,看来今天又要醉一次了。
刚跟宋家爷爷和宋妤舅舅喝完一杯,宋妤就在桌子底下拉了拉他衣袖,小声提醒:“这烧酒后劲有些大,要不要我帮忙。”
李恒低声问:“代我喝?”
宋妤眼带淡淡笑意。
李恒在她耳边问:“用水掺假?”
宋妤轻轻嗯一声。
李恒想了想,道:“算了,他们这么热情,也难得喝一次,我还是喝酒吧。”
见状,宋妤没再说什么,而是夹了几筷子他爱吃的菜放他碗里。
两人的亲昵互动,屋中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这时大姑举起杯子对李恒笑着说:“李恒,来,大姑跟你喝一个。”
宋家大姑的语气和措辞,完全是没把他当外人了,让李恒心情大好。
“诶,谢谢大姑,祝大姑越来越年轻。”李恒面上始终挂笑,给人一种春风和煦的感觉,印象特别好。
喝一口酒,大姑看眼大哥大嫂,又看眼宋妤,忽地问起了李恒家庭情况,“你家里现在几口人?”
这问题看似跑题,也看似不相干,但桌上的人却悄悄竖起了耳朵,很明显大姑这问话是有深意的。
对于家庭情况,李恒没做任何隐瞒,也没有任何虚假夸大成分,有一说一,照实把爸妈、两个姐姐和奶奶的情况讲了一遍。
认真听完,大姑面露好奇:“你二姐在京城开店做生意?卖什么的?”
李恒讲,“蛋糕,糕点之类的。”
大姑好奇问:“在京城落脚不容易,生意怎么样?”
“挺好的,请了两个帮手,天天忙不过来。”李恒坦诚道。
小姑宋疏雨插一句:“她就比你大两岁,怎么想到去那边做生意了?”
这些没什么不可说的,李恒把自己父亲去京城治病,然后二姐顺手做生意的情况捋了捋。
闻言,大姑问:“你在那边买了四合院?在哪个位置?”
“在鼓楼那边。”李恒道。
大姑问:“离北大远不远?”
李恒讲:“稍微有一段距离。”
大姑笑说:“下次你去京城,可以带妤宝四处逛逛,累了的话,正好你们还有个临时歇脚的地方,不用那么赶。”
嚯!看这话说的,这大姑已经把“支持你们在一起”摆明面上来了咧。
不止李恒听懂了,屋里人全部都听懂了。
顿时,小姑和舅妈也跟着附和。
反倒是江悦没做声,目光在李恒和女儿之间徘徊,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恒暗暗有留意江悦的神情,笑着应声下来:“大姑说得对,我当时买四合院就是这么想的。”
小姑用手在桌子底下捅捅大姐,大姑意会,再次扫眼江悦,笑着问了一个宋家所有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对了,李恒,奶奶上午还说想给你和妤宝看一个八字,你们是什么时候到一起的?”
什么狗屁八字啊?
屋里这些人精明得很,大姑前半句话只是托词切口,后面这话才是真正关键所在。
且大姑问得很有艺术,没问你们俩在一起了没?
而是跳过“在一起了没”,直接问你们在一起多久了?
很显然,大姑和小姑察觉到了嫂子的不对劲,在将嫂子军呢,在试探性地给李恒和宋妤铺台阶呢。
听到这话,屋中所有人,有一个算一个,都齐齐扭头望了过来,注意力全集中到了李恒身上。
ps:先更后改。本来昨天下午有事,挪到了今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