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地看了会,把他一时痛快一时纠结的胶着状态尽收眼底。
一直以为天才如他,写作应该是一马平川的,没想到也有纠结矛盾的时候。
某一瞬,她灵巧的小嘴儿不自觉勾出一丝若无若无笑意,徐徐闭上了眼睛。
…
说到此时潸然泪下,变卖祖先产业是不肖子孙啊!白嘉轩将在白鹿村以至白鹿原上十里八村的村民中落下败家子的可耻名声。冷先生听完冷冷地问:“你再想想不卖地行不行?”
白嘉轩就更进一步数落起来,前头六个女人已经光了父亲几十年来节俭积攒的银钱,而且连着卖掉了两匹骡子.
精神头好,灵感井喷,他今天的写作格外顺利。
这不,半天功夫就用爬格子的形式写满了17页纸。
在写第18页纸的时候,李恒感觉很是口干,于是右手伸向左侧,呵!今儿运道不错嘛,周姑娘睡前给自己的保温杯加满了水,而且热水瓶就在书桌旁,随时可以添。
连喝大半杯温开水,李恒伸了个懒腰,坐久了,稍稍有点累。
就在他活动肢体放松的时候,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了她的床头,扫过了她的脸。
等等该死的目光不受控制啊,本来都过去了的,又悄摸退了回来,直直瞄准人家的眼敛。
这张绝美的脸蛋宛若她的名字,如诗如画,有春风拂过的细腻温柔,也有让人心生怜爱的楚楚动人。
凝望着她,李恒脑海中情不自禁浮出一句楚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青松。
或许,一切美好的词汇都是应运她而生的吧。
瞅一阵,李恒收回视线,继续写作,按他的计划,希望今天能完成第3章进度。
就在他重新恢复状态创作时,周诗禾不动声色睁开了眼睛。
不过她一开始没敢完全睁开,先是悄悄开一条眼缝,见他不再看自己时,才渐渐掀开眼皮。
无意识注视他会,周诗禾随后抓起床头柜上的表,瞅眼。
下午1:59
还差一分钟2点整。
她怔了怔,这一觉睡了快6个小时,是她最近睡眠最好的一次。
本欲起来,可看到他依旧没有停歇的样子,周诗禾沉思片刻,没选择起床惊动他,而是又把手表放回去,翻个身子眯会。
下午3点半左右。
喝多了水的李恒憋不住了,扫眼床上依旧在睡的周姑娘,他踮着脚尖打开门,溜了出去。
他这一走,周诗禾也跟着坐了起来,接着穿衣下床。
“写完了?”
“还没,第3章还差2000字左右。”
见他出现,在沙发上看报纸的余淑恒主动问他。
至于为什么问他?当然是余老师心痒痒想看第三章咯,李恒心里可谓是一清二楚。
“小男生,你昨晚出尽了风头,今天报纸上全是关于你的消息,恭喜你!”余淑恒抖了抖手中的报纸。
在门后突然听到“小男生”称谓,周诗禾及时停住出房门的脚步,一脸怪异。
李恒现在急得很,没去管,等到从卫生间出来才接过报纸查看。
这是一份报纸,第一版第一框的内容就是关于他的报道。
只见头版头条的正标题是:春晚惊艳亮相名曲《故乡的原风景》
副标题是:来自复旦大学的李恒用世界名曲俘获亿万人的心。
报道内容篇幅较多,粗粗一扫足足有几千大字。
报纸没有干巴巴一个劲夸他,而是有理有据地赞誉,甚至还请了国内权威的音乐大家剖析《故乡的原风景》。
洋洋洒洒分析一番,报纸最后得出结论:李恒在春晚的表现堪称神迹,《故乡的原风景》必将以世界名曲的身份载入音乐发展史册!
疯了!
这么力挺,国内其他传媒和报纸立马疯了!不仅国内各省市的报纸纷纷转载。
很多电视屏幕下方滚动着“音乐家李恒用一首《故乡的原风景》重新诠释了中国音乐”的字幕。
嚯,好家伙!
“音乐家”头衔已经就位了,已经安排到他头上。
真他娘的出人意料啊!
在这年头,国内再红的流行歌曲明星一般也是称呼为歌手,有资历的才成为歌星,有巨大声望的老一辈才叫歌唱家。
但这“音乐家”,嘿!奶奶个熊的!貌似比这些称呼都高,认真讲,甚至不是一个级别的。
可见国内官方和民间对这首歌的认可度和喜爱程度。
细致观察他的神色变化,余淑恒微笑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是什么感觉?”
“感觉?感觉挺好!”李恒笑呵呵坐在她对面,内心禁不住有几分嘚瑟。
余淑恒眼神在他面上停留一会说:“刚才接到一个电话,央视天气预报想采用你这首曲子作为背景音乐。”
李恒眉毛一挑:“动作这么快?”
余淑恒点头,“据传上面的领导非常喜爱你这曲子,你意见如何?”
意见?
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有个毛线的意见啊。
再说了,如今的版权法律条文根本不规范,人家只是出于尊重走个形式而已,哪能真有意见的?
有意见你还能起诉不成?
李恒摸摸厚脸皮,高兴说:“这是好事,我希望我的音乐能让所有人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