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麦穗:只钟情你一人(求订阅!)

听到每人一份,孙曼宁眼前一亮,立马起身拿起一本《文化苦旅》摊开,然后恭恭敬敬递上一支笔:

“李大作家,我喜欢百合,给我写上语。”

随后她问:“你知道百合的语不?”

李恒点头,“小意思。”

他接过笔,开始签名,写日期,然后在最后下方写上:顺利、祝福、高贵、心想事成

他抬头问:“对不对?”

“对,我只知道顺利和高贵两种,我很满意,回头请你喝汽水。”

孙曼宁笑嘻嘻指出:“后面帮我标上no.8,第八本,你要是不写这个,我觉得不值钱哈。”

李恒翻个白眼,写上no.8

有样学样,叶宁说喜欢玫瑰,要他写玫瑰语。

李恒打趣:“你期待爱情?”

叶宁一点都不拧巴,“哪个女人不怀春?我也不例外。”

李恒问:“你高中不是有暧昧对象?”

叶宁嘿嘿笑:“那只是暧昧暧昧,还没正式谈。”

李恒写上:富有初恋青春气息,初恋心情,想给你一份神秘的爱。

叶宁提醒:“第6本。”

李恒标上no.6

写完两个,他转向麦穗和周诗禾,“两位同志要不要一起写了?”

周诗禾温婉说:“我喜欢洋桔梗。”

“成,洋桔梗的语是永恒不变的爱,没错吧?”他问。

周诗禾会心笑笑。

李恒一口气写完,随后把书递过去。

接着他问麦穗:“美丽的姑娘,就差你了。”

见四人望着自己,麦穗柔柔地说:“香槟玫瑰。”

李恒发愣,难为情地说:“晕,分这么细?这语我不知道,你们谁知道?”

叶宁和孙曼宁一齐摇头,也表示不懂。

周诗禾看眼闺蜜,巧笑说:“香槟玫瑰的语是只钟情你一个。”

闻言,叶宁抱着麦穗,啧啧调侃:“啧啧,咱们穗穗是个专情的人。”

孙曼宁猛点头:“麦穗必须专情啊,她不专情,这世界得乱,她的一眉一眼都能电死人,对男人可是大杀器。”

迎着李恒的眼神,麦穗脸色微微泛红,好在光线比较暗,红得不是特别明显,她柔媚一笑说:

“我暑假曾在京城见过这种,当初还买了一束,特别美。”

李恒好奇:“有多美?下次见到了,买一束回来给我看看。”

麦穗说好。

李恒开始签名、写日期,写上语:只钟情你一个!

并在最后标上no.4

见状,孙曼宁愤愤不平质问:“我们高中三年都是好朋友,也是一起从邵市过来的,凭什么麦穗是4,我却是8?李恒,你这样太偏心眼了吧?”

孙曼宁没有过问前三的序号,因为她明白,那三个序号谁也抢不走。

叶宁不嫌事大,帮着加尖:“是呀!确实太偏心了!”

李恒反问:“你帮我整理过卧室没?”

孙曼宁回答:“没有。”

李恒再问:“你帮我洗过衣服没?”

孙曼宁回答:“没有。”

李恒理直气壮伸手:“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凭什么给你序列4啊,你要是嫌弃的话,把书还我。”

孙曼宁把书藏在背后,反击:“你说的这些事,不应该都是肖涵的份内事吗,我为什么要帮你做,那是不是还要给你暖床?”

李恒目光扫一扫她,嘀咕:“还没达到及格线。”

孙曼宁一跺脚,山崩海啸的气势瞬间出来了:“你什么意思?说我不够漂亮?”

眼看两就要火并,麦穗连忙拉开孙曼宁,笑说:“4号是我先跟他说的,要不我和你换一本吧。”

孙曼宁切地一声:“切!我才不跟你换,麦穗你以后别给他洗衣服铺床了,那都是他老婆做的事,你这样对他好,他也不会领你情,回头就跟别个结婚了。”

叶宁这时站在麦穗这边:“曼宁,我觉得你这话狭隘啦,李恒那么忙,肖涵又不在复旦,好朋友力所能及帮着做点事,我觉得是应该的。”

孙曼宁又切一声:“切!你真是颗墙头草,要李恒不是十二月,你会这样好说话?”

叶宁回答:“可他就是十二月啊。”

“我!”孙曼宁气结。

李恒对孙曼宁说:“曼宁,不是我批评你,一个女人家家的,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以后谁敢娶你?

你还是要多跟麦穗和诗禾同志学学,你看她们俩,一个家务事做的好,一个会做饭,总有一样能得男人心。”

孙曼宁气不过,“哟!得男人心是吧,你不是挺有本事吗,有本事你把麦穗和诗禾都娶回家啊,你就可以过上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老爷日子了。”

“这个我赞同!李恒,要不你和肖涵分手吧,追诗禾或者穗穗,这样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叶宁煽风点火。

李恒:“.”

麦穗:“.”

周诗禾:“.”

热热闹闹吵架一会,中饭过后,麦穗、孙曼宁和叶宁三女走了,下午1点有学生会例会。

李恒看下表,对周诗禾说,“你等我下,我去书房拿陶笛。”

周诗禾轻点头。

没一会儿,两人离开26号小楼,往27小楼琴房赶。

明天就要去京城彩排,今天三人进行最后的排练。

见余老师还没来,两人闲聊了起来,他关心问:

“前后要彩排五次,寒假大部分时间不在家,你跟家里报备了么?”

“嗯,已经和家里沟通过。”周诗禾说。

李恒问:“那你家里人什么反应?支不支持你?”

见他生怕自己半途开溜,周诗禾温婉笑笑:“支持我的。”

李恒落心下来,允诺道:“你放心,等春晚录播完,无论多晚,我都送你到家。”

其实他更希望她家里人来接她,不过表面功夫得做足哇!话一定要说得漂亮一点,毕竟人家是在帮自己忙,态度得有。

周诗禾彷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笑了下,视线放在琴谱上,屋内渐渐安静下来。

10多分钟后,余淑恒来了。

三人互相瞧瞧,稍后各就各位,默契地排练起来。

就算一下午没怎么说话,但他们相处久了,对彼此都有一定程度了解,并不觉着生疏。

下午4点半左右,演练完最后一遍,余淑恒放下小提琴说:“你的陶笛水平有很大进步,就《故乡的原风景》这首曲目来说,我已经挑不出任何毛病,只要保持好心态,春晚肯定能大放异彩。”

周诗禾同意这观点。

她算是一个见证人,见证了李恒的陶笛水平从中规中矩跨进到高水平的层次,实现了巨大飞跃。

一个多月紧密排练下来,李恒也对自己表现比较满意,收起陶笛说:“明早就要启程,今天就到这吧,我们适当放松下,我去买点羊肉和冬笋,晚上做火锅犒劳两位。”

他发现两女对冬笋这道时令菜没什么免疫能力,很是爱吃,李恒投其所好,当即表示晚上亲力亲为。

余淑恒站起身,“我回家收拾东西。”

说完,余老师麻利走了。

周诗禾却坐着没动,李恒问:“你衣服捡好了?”

周诗禾嗯一声。

李恒发出邀请,“你要是没事做的话,陪我去买菜吧,坐了一下午,活动活动下,对血液流通有好处。”

他本就随意一通邀,没想到周诗禾沉吟两秒后,却意外同意了。

离开庐山村,两人往菜市场赶去。

怕太过冷场,中间李恒没话找话,“对了,你家里几姊妹?”

周诗禾说:“就我一个。”

李恒惊讶:“独生女?”

周诗禾笑着点头。

李恒好想问句,这年头独生女多稀奇啊,你爸妈为什么不多生几个?

但想到宋妤和肖涵也是独生女,顿时又能理解几分。

这个点,菜市场的人比较多,他以前没想过沪市会有冬笋卖,还是偶然一次看有人买到了,才寻着根源,然后他不管不顾,就把那一麻袋全买回了家,如今搁厨房角落堆着呢,起码还有半麻袋。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