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的守则》引发的反响远超任何人的想象。
就在新一期《良言》发售的当天下午,苏格兰场刑事调查局的接待处就陷入了混乱。
不是骇人听闻的罪案,也不是愤怒的市民前来抗议,而是一群好奇心过剩的普通民众。
他们拿着崭新的《良言》杂志,堵在门口,向警员们发出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询问。
一个戴着眼镜的男人挤到窗口前,指着《名侦探的守则》:“警官先生,请问我们苏格兰场有‘资料库’吗?
就像‘福尔摩斯先生’所拥有的那种?”
值班的警长愣了一下:“资料库?先生,我们有自己的档案系统……”
另一个声音打断了:“不,不,不是普通的档案!是那种能根据烟灰立刻判断出雪茄品牌的资料库!
还有根据泥土分析出产地,根据脚印推算出凶手身高体重的……这种资料库!你们有吗?”
警长的脸憋得有点红:“先生,我们办案依靠的是严谨的调查和证据……”
人群中有人发出失望的叹息:“那就是没有了?
“看来福尔摩斯先生确实比我们领先太多了……”
“警官,我能看看你们的雪茄烟灰样本记录吗?就一眼!”
“别傻了,他们肯定没有福尔摩斯先生那么齐全!”
警员们疲于应付,焦头烂额。
他们的解释苍白无力,驱散又缺乏理由——这些人并未违法,只是过于热情和天真。
一种荒诞的无力感弥漫在苏格兰场的前厅。
这股风潮甚至影响到了内部。
在刑事侦查局的办公区,几个年轻的警探也忍不住凑在一起,翻看着传阅的《良言》。
一个警探用肘子碰了碰同伴:“老天,看看这个,‘巴西巴伊亚雪茄,烟灰深灰,质地松散’……
汉克,你昨天抽的那个便宜货,烟灰是不是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