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功地将众人的思路从“谁恨我”引导向了“谁因我的失败而获利”。
这自然是一个更宏观、也更接近真相的思考角度。
客厅里的气氛变得更加专注,莱昂纳尔提出的这个“推理游戏”瞬间激发了作家们的想象力。
于斯曼最先跟上思路:“受益者……如果你因为丑闻而彻底无缘《法语读本》,甚至声名受损,谁会得到好处?
其他肯定能入选的大作家?比如雨果先生?不,他的地位无需通过排除你来巩固。
都德?他正直得就像一颗桦树,压根不是这种人……而且这对他的利益影响不大。”
阿莱克西接着推测:“或者是某些意识形态上的对手?那些极端保守派?他们恨你支持教育改革,恨你的《合唱团》抢了风头。
把你搞臭,可以打击共和派的气焰。”
莱昂纳尔点了点头:“保尔,这个方向有点意思。保守派有动机,他们确实不喜欢我。
但是,他们打击我个人,对于阻止教育世俗化这项庞大的工程来说,效果有多大?
费里部长会因为我一个人陷入争议就改变整个教材编纂方针吗?当然不会。
以他的性格,恐怕会直接让罗昂伯爵辞职,然后另外找一个没有争议的副部长继续推进。”
大家再次陷入沉思,发现无论是“嫉妒的同行”还是“思想上的敌人”,似乎都解释不通所有疑点。
过了好一会儿,莱昂纳尔才悠悠开口:“让我们再回到‘受益’这个问题上。
抛开个人恩怨和思想差异,纯粹从利益角度思考——如果我的作品入选《法语读本》,谁会感到威胁?
或者反过来说,如果我因为丑闻而彻底出局,谁又能获得最实在、最直接的好处?”
他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一部作品入选全国统一的教科书,除了给作者带来无上的荣誉和潜在的名气提升之外,还有什么更实际、更巨大的收益,是我们之前可能忽略了的?”
塞阿尔试探性地回答:“稿费?可是《法语读本》给的稿费通常不高吧?”
埃尼克也表示同意:“是啊,比起报纸连载和单行本销售,入选课本带来的那点稿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莱昂纳尔闻言心中暗笑,这正是信息差带来的优势——之前法国就没有过全国统一的法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