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自罚加更)她给的实在太多了!

莱昂纳尔接过纸张,略作沉吟。他调整呼吸,用清晰而富有韵律的拉丁文开始朗读。

他的发音基本准确,重音也很分明,只是缺乏抑扬顿挫,无法传递出西塞罗雄辩的气势。

朗读完毕,他几乎没有停顿——得益于死记硬背的功底扎实——迅速地将拉丁文译成通顺的法语,关键术语的翻译也基本到位。

接着,他指着原文中的几处:“这里,西塞罗使用了强烈的排比、重复……他目的是为了累积愤怒情绪,直指卡提林;

……

此处,他运用了尖锐的反问,并非寻求答案,而是强化对卡提林的指控;

……

还有这一连串的隐喻,将卡提林的阴谋比作‘潜伏的瘟疫’、‘燃烧的火焰’,生动形象地描绘其危害性,旨在激发元老院的恐惧与警惕。

……

整段的核心修辞目的,在于通过层层递进的情感和意象,将卡提林塑造为罗马共和的公敌,为后续的严厉制裁奠定道义基础。”

莱昂纳尔越说越顺畅,简直有点回到中国高考语文考试现场的感觉,抛开语言壁垒,19世纪的难题在21世纪显得太简单了些。

莫罗教授听着,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却不住微微地点头——莱昂纳尔知道自己这次十拿九稳了。

第二轮的考试内容是文学比较与思想史。

勒克莱尔教授声音带着锋芒:“索雷尔先生,现在请将目光转向启蒙时代——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的‘自然人’教育观,伏尔泰则在《哲学通信》中推崇理性与文明进步。

两者在根本立场上有何分歧?这种分歧又如何体现在他们的风格上?”

后方旁听席传来一阵轻微的吸气声,显然被这道题的难度吓住了。

莱昂纳尔申请思考片刻,得到了教授的同意。

他闭目凝神了近3分钟才睁开眼,目光清亮:“教授,卢梭与伏尔泰的分歧,本质在于对‘文明’价值的根本判断。卢梭视社会为枷锁,是私有制、不平等和道德堕落的根源。

……

他笔下的‘自然人’,如爱弥儿,需远离社会污染,在自然怀抱中方能保存其与生俱来的善良与自由。因此,卢梭的文风充满澎湃的情感……”

莱昂纳尔稍作停顿,才继续说下去,语速依旧平稳:“而伏尔泰坚信文明、科学、理性是照亮蒙昧、推动人类进步的唯一火炬。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