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剧院里那些电线漏电……天啊,我想想都觉得浑身发麻!”
“诶,这点你倒是说对了,据说被电以后的反应就是‘浑身发麻’!”
“那也比煤气灯好,煤气泄漏每年都引发火灾。”
“你忘记尼斯剧院的火灾了?天啊,死了 ……”
……
圣日耳曼大道 ,笑出了声。
没有想到这个美国人竟然替自己给“电”做了一次大规模的科普。
在尼斯剧院大火之后,电灯被塑造成安全的象征,他不得不煞费苦心地修改了《雷雨》的结尾。
他将“安托万”和“芬妮”的死亡方式,从原著中误触漏电电线,改为了在雷雨之夜,被倒塌的庄园廊柱砸中身亡。
这倒是这个时代能在报纸上见到的新闻。
虽然这样修改避免了在“安全电灯”的背景下出现“电死人”的突兀感,但太过于生硬了。
比起原著那种更具象征意味的电击死亡,那种命运无常的悲凉感也被大大削弱了。
莱昂纳尔已经做好打算,在电力普及之后,他会将结尾再次修改成被电击致死。
现在,情况不同了。
索思威克的演示和言论,强行给巴黎市民进行了一次“电可杀人”的科普。
尽管过程令人不适,但一个客观结果是:公众现在能够理解,并且相信“电”是足以致命的。
之前修改剧本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
不仅如此,莱昂纳尔敏锐地意识到,“安托万”和“芬妮”被电死,一定会再次引发热议,等于是蹭了热度。
他必须再次修改剧本,将结局改回去!
五月五日的首演,注定不会平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