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庾阳形势,横门水战(49K字庾阳形势

至于传说中南海龙王所立的八座龙门,人们也只是听听笑笑,认为只是当地人杜撰出来的。毕竟在如今的珠江口岸,有几十个地方都以“门”字命名,都煞有其事的说自己那里是龙门遗迹,而且都言之凿凿,能够细细的给你说明龙门的来历,非常唬人。

只不过,这也很正常,试问哪个地方又没有神奇的上古传说呢?

不过这种观念,在明四百三十九年被打破了。

那年那夜,绿袍老祖走西江入海,激发古龙门异象,八座龙门虚影照亮了庾阳沿海,千里可见。

传闻非虚!

在珠江西、北、中、东四大水脉中,西江是最大的,西起滇文南盘江,流经苗疆,横跨南荒,在庾阳入海,乃是珠江真正的主流,也是古盘渎旧道的主干。

原先,西江在肇庆府鹤山一带分流,由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等四门入海,还有部分支流与北江汇合,走蕉门、洪奇门与横门入伶仃洋。但绿袍在走江时,清淤扩河,深掘旧道,引水从崖门水道夺潭江而入黄茅洋,连通南海,与北江、中江、东江汇合流入的伶仃洋彻底划清地界,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入海口,为南派的发展奠定基业。

自此,蕉门、洪奇门、横门与西江再无联系,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成了小河之口。西江成为一条西起马雄山、南入崖门口的源流清晰、入海明确的独立大江。

而作为重发古盘渎旧道、继承南海龙门遗泽的绿袍老祖,一跃间便成为了这片天地中最顶级的人物,把控西江,号令南海,麾下千千魔将,万万蛟兵。

可以说,只要绿袍老祖愿意,此时的西江完全可以独立于珠江之外。

不过,他却没有这么做。

西江自滇文西来,一路东行,在流入庾阳后,在肇庆府的湖鼎山附近打弯,改为南下,直入南海。对于这一段直流干道,自鹤山以下的入海段,绿袍将其从北江中剥离了出来,并派重兵把守。但在湖鼎山到鹤山之间的这一段,西江有发展出很多向东的横向支流,对于这一段,他却放任自由,使之与北江、中江紧密的纠缠在一起。

这位妖圣当然不只满足于西江,这一段,他故意流出来的横向支流,就是他东进北江、中江,乃至整个庾阳东部的跳板。

在绿袍老祖完全占据西江后,南派魔蛟们便在湖鼎山妖龙的带领下借着这些东向支流入侵北江、中江。尤其是在夏汛时,西江水足,无数蛟龙从西江出发,发洪东行,动辄裂土催山,势如破竹,洪水满溢河道,涂炭两岸,曾经一度打到了东江,锋芒直逼罗浮山。中江东岸的白云山安期观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里覆灭的。

只不过,魔潮汹涌,但道门也不是泥捏的,当东方道门开始团结发力之后,很快就在东江站稳了跟脚,并伐蛟西征,又陆续收复了中江、北江,并立足北江与西江魔蛟对垒,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两江争夺战。

然而,庾阳战局还并非这么轻松。

绿袍不仅掌控西江,还是名副其实的南海之主,他麾下的南海双凶从海上突袭,占据了伶仃洋出口东侧的九龙岛,并以此为据点,向伶仃洋内湾、罗浮山以及东江源方向持续出兵。

作为应对,东方道门则是在西岭山—东岭山—银瓶山—鸡心山—铁炉山一带建设防线,圈围九龙岛,并通过虎门与北江防线连接起来,将庾阳东部牢牢护在身后,并实施反攻,收复失地。

常年下来,东方道门将西江北江相连接的那一片水泽称作「两江战场」,将从伶仃洋到虎门那一片称作「虎门战场」,将从九龙山到五山防线那一块称作「五山战场」。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