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遍集地煞,御龙牵车(54K字,月初求

在这里面,有「下泉阴狱煞」一两、「阴墟鬼灯煞」一两半、「奔潮排云煞」二两、「寒鸮阴风煞」一两、「汐月幻波煞」二两。这五种金鳞楼榜单里程心瞻没有的地煞,车良才都给了,而且分量不少。

除此之外,程心瞻本身就有的「秽土腐水煞」和「炀石蒸土煞」车良才也给了,而且每一样都接近二两。

罡煞难得,即便车良才执掌多宝卫,但海上不比陆上,魔道也不比正道,这些地煞已经是车良才这些年自己换来的以及能通过手段贪墨来的所有积蓄了。

程心瞻其实都不必功绩去换,但他今日非要多此一举,将身上所有的功绩都掉,只是为了掩人耳目。等日后施展法术或法宝时,不经意流露出了这些地煞的法意,也好有一个借口。

然后,他又拿出了三个铅瓶,只不过这些铅瓶的风格就和旁边的十五个魔门铅瓶不一样了,形态更圆润,纹更优美——这是他从宗里兑换来的。

魔头治理宗门的这一套,都是从正道大宗里抄过来的,简化一下,再改一改,就成了自己的了。魔门里有金鳞楼,能拿功绩换宝物,三清山里自然也有类似的机构,并把「功绩」叫「点数」。而且相比魔门,仙宗里点数的赚取要更合理、宝物的分门别类要更清晰,种类更是要多得多。

在程心瞻这一代里,冯济虎是有名的揭榜大王,最会领取宗门任务赚取点数和金银,甚至连程心瞻入山,都是他接了温素空的任务。后来到了浩然盟,依旧如此,冯济虎点数赚的足够多,并以此换了自己结丹的灵罡。

但即便如此,冯济虎赚取的点数跟程心瞻比起来也是九牛一毛,程心瞻甚至都没认真数过自己的点数到底有多少。

在他修行的早期,倒是赚过点数,兑过点数,但那时赚来的点数也少,只能兑换一些低阶的法器和书籍。值钱的东西都买不起,以至于陪伴他多年的洞石还是从鄱阳湖江家那里得来的。

反而是等到他后来玉牌中的点数暴涨,想换什么就能换什么的时候,他却是再也没去兑过了。

这里面有原因。

他的第一次点数暴涨,是发现了中都皇陵地下的金麒麟。不过当时他已经破例在雷府修行,学枢机山的法术,任务归来后掌教又赐下了莲子,并且有了这些奖励后也没有克扣他的点数。

第二次是白玉京扬名,为师门争光,点数又是大涨。但同样,他回来后,师门赐法剑、赐旁听投剑山和白虎山,给了许多奖励,也没克扣点数。

至于后来的献人参果核、勘破天师印、灭武陵魔教等等,乃至最近的迎龙王,他做了许多大事,宗门点数像流水一样打到他的玉牌里,更别提还有万法经师、梨雪山主、白虎使这些职位的日常俸禄。

只是与此同时,他每次立功后,宗门对他的额外赏赐也是难以估量的,光是莲福地八脉的典籍法门不设限并加万法经师衔,这种待遇也不知能值多少点数了。

而且,宗门也从来没有要求过他去做什么,分派过什么任务。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山里都是支持。

程心瞻深知宗门对自己的优待,所以玉牌中的海量点数他也从来没有去兑换过。他要是换的多了,归根到底,也是与同门争财。

宗里有兑池,有宝库,有秘库,对于很多同门来讲,物美价廉的兑池就是他们获得上品宝物的唯一渠道了。

而程心瞻不一样,他的资源渠道比一般的同门多多了,宝库和秘库的东西都是常拿的。真要缺什么重要的东西,比如雨罡,比如肝府木公的观想图,比如太乙救苦法门,比如左眼阳殿的瞳术,他都是直接去找长辈要的。

所以他更不会让自己去捞兑池里的宝物了。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命运早已和宗门的气运紧密耦合在一起了。所以,他平时想的更多是为宗门带来什么、给道门带来什么、给正道带来什么,以及,给这片土地带来什么。

不过,程心瞻不知道的是,也正是由于他太知道分寸,心怀同门、心向师门,所以反而让宗门越不吝于嘉奖他。

————

话说回来,为何这一次又拿点数换了几个铅瓶呢?

一是因为这几道煞要的量多并且时间又急,自己只能求助师门。

二是因为这件事实在太小。自己就想要几道煞,难不成还要去找教主、山主这种级别的人吗?那倒显得自己在使唤长辈,有些不知所谓了。

和叔宝相认后,程心瞻了解了此虫的本领后,与虫儿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叔宝,你的牵车丸,能否牵动护岛大阵里的锦龙龙尸呢?”

“啊,龙尸,四境的锦龙,那就需要很好很好的牵车丸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