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飞针拔毒,灵猴捞月

第 飞针拔毒,灵猴捞月

庾阳中部,广州府以北,清远郡。

北江浩荡北来,穿清远而过,途径一山。

大江横陈如带,此山迭翠若屏。山体浑融,青峦迤逦,水烟常锁。远观如巨鼋负书,俯望似翠凤展翎。

每逢晴空朝夕,霞光朗照,倾洒山水,霞光与山岚、水烟交相辉映,形成彩波霓虹,在山间急速流动、变幻、飞掠,形成「波走霞飞」之景,故称飞霞山。

另外,又有两种传说,一说古时有仙人在此炼丹,丹气灿若朝霞,故名。一说有古仙在此悟道,于山巅「霞举飞升」,故得名。

此山原为庾阳丹道诸小宗合居之所,有苍霞派、五科派、翠微派等一十二派坐落,早先也是热闹非凡,一派祥和气象。尤其是每逢早晚开炉,丹烟四起,与霞齐飞,绚烂绮丽,为庾阳胜景之一。

不过,魔潮起时,南派来势汹汹,占据北江,扫荡两岸,飞霞山上诸小宗顿作鸟兽散,飞霞山也沦为魔头盘踞之所。后来,东方道门齐心协力,收复北江,驱逐魔头,又将飞霞山重新纳入治下。

就在飞霞山百废待兴之际,驰援庾阳击退魔兵的豫章丹道宗师、三清山副教主,董守仁董玄在,领三清山百余弟子在飞霞山驻跸,坐镇清远,北呼韶州,南应广州,坚守北江防线。

自那时起,飞霞山上再起丹烟、复闻丹香。于是,原先弃山而逃的诸宗小派纷纷请求归山,重建宗门。董玄在仁德,来者不拒,不过却是有言在先,这次归山,那就要遵从统一调派,共御魔潮,不可再发生一十二派共弃山之事了。诸宗派羞惭,均称是。

————

这一天傍晚,飞霞山又见落霞与丹烟齐飞之景,忽见一道火光自南而来,飞入霞中。

“来者何人!”

飞霞山此时不光是庾阳丹道灵地,同时也是浩然盟设立在庾阳北江防线的前线枢机,自然是戒备森严,火光才靠近,便立即被人拦下。

“为敏?速领我去见董师!”

火光散去,化作一个人形,正是程心瞻。

而拦住火光的,竟是一个面熟的故人,正是程心瞻的同门旧友,丹霞山的方为敏。

“师叔祖?!”

方为敏见是程心瞻,自然是喜出望外,才想要上前叙旧攀谈,可看到程心瞻脸色凝重,又急见副教主,知晓是有十万火急之事,便也顾不得其他,连道,

“随我来!”

于是,程心瞻便跟着方为敏往飞霞山深处去,来到一座嵌于险峰顶上的道观前。

观名藏霞观。

观前站着一个道人,道人年纪看着在四五十岁上下,龙精虎猛,国字脸,虎目粗眉,黑发浓密,留有美髯长须,身着三清山制式副教主法袍。

正是三清山元阴殿副教主,董守仁。

“出什么事了?”

这位玄在应该是在程心瞻入山时便有感应,此刻出观来接,发声问询。

“是我那狮君,中毒垂危,不是一般的毒,特来劳烦董师。”

程心瞻也有些庆幸,庆幸董师就在庾阳坐镇,距离极近。这样毒,程心瞻也只能指望宗里的丹道宗师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