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他竟然说法国要比英国好十倍以上?!
那个遍地法国病、道德败坏、傲慢自大的流氓国度竟然要比英国好?!
关键是这位俄国人还是一位有着众多读者的作家,他要是一直向别人宣扬这件事那还得了?
如此一来,英国的报纸上顿时就有人着急地跳出来说应当善待外国友人,要向他展示出英国真正文明和自由的一面,要让他看到英国招待他要比法国招待他还要好的多得多
总而言之,凭借着这么一篇文章,舆论大有直接翻转过来的架势,但目前总得来说还是有些混乱,没有完全尘埃落定。
就是在这种混乱的舆论风向下,桑德斯借着自己的朋友艾略特的关系看到了那份还未被人接受的稿子,而几乎就是在看完的当天,桑德斯就要来了米哈伊尔的住址,接着便咬咬牙算出了自己能够给的最好的条件,并最终朝着米哈伊尔的住处走去。
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位年轻有为的俄国作家的住处并不算奢华,甚至说看上去很是简朴,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便是打扫的十分干净。
更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当他赶到米哈伊尔的住处的附近的时候,这位年轻作家并未优雅或舒适地坐在家中看着报纸和书籍,反倒是不太体面地蹲在附近某个角落,然后用手中的放大镜仔细观察着什么。
至于说为什么桑德斯能认出来,只能说当蹲在那里的先生稍微抬了抬头之后,桑德斯便一下子就想到了他的朋友艾略特口中的那一大堆称赞的话语。
坦白说,桑德斯本以为这位青年会因为最近的一些风波而感到烦躁和愤愤不平,但等真见到了,他便发现压根就没有这么一回事。
与此同时,米哈伊尔蹲在那里观察什么事物的神态更是一下子就让他想到了小说里面的那位神奇的侦探。
果不其然,那位青年在缓缓站起身后,便笑着开口说道:“您是一家杂志社的老板吧?”
“您猜到了?”
桑德斯微微有些激动地问道:“是根据我的衣服吗?还是根据其它什么细节?”
“因为艾略特先生跟我说今天会有一位杂志社老板想过来跟我谈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