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幻想了一下那位俄国作家讨好自己和献殷勤的场景后,越想越兴奋的贾斯帕便满面红光地说道:“相信我的判断吧,我不会让这个机会白白溜走的,要是这都能失败,我直接跳进泰晤士河里游上一圈!”
贾斯帕的合伙人:“.”
正当贾斯帕这边开始微操的时候,在公众领域,报纸上的这篇报道也在引起更大的反响。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篇报道有炒冷饭的嫌疑,因为小说里的这部分内容早在上个月便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小说当中,由于它跟剧情结合的是如此紧密,读者们几乎是毫无阻碍的就在小说里接受了这种观点。
结合剧情看一点毛病都没有,甚至还会让读者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现在重新单独把这段拎出来,并且还断章取义了一下,那就说明有些人是真的不安好心。
但偏偏,在这个教会势力和各种思想观念依旧非常牢固的年代,像有些东西单拎出来就必然会引起巨大的反响,毕竟众所周知,在《圣经》的创世纪当中,上帝在六天内分别创造了各种“各从其类”的生物,那么小说里的这部分情节又是什么意思?
这是上帝的领域!
一个写小说的作家怎敢轻易闯入这片禁区?!
因此,当这篇有断章取义嫌疑的报道被越来越多的伦敦人看到后,很多虔诚的基督徒顿时就有些坐不住了,他们在最初的震惊过后一下子就变得激动了起来,有些人在忍不住破口大骂的同时,也是纷纷写信向负责这本小说出版的出版商进行抗议。
而就在这件事继续发酵的时候,在伦敦郊外的达温宅中,一位头发已经非常稀少的中年男人正看着报纸上的某篇报道愣愣出神。
关于《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他自然是听说过的,或者说不知为何,像这种充满了想象的作品竟然在英国科学界迅速流行了起来,就像之前的那部《八十天环游世界》一样。
正常来说,对于他们这些科学家而言,像这种涉及到科学知识的小说往往是充满漏洞,很难真正的投入进去,可偏偏一位俄国作家的作品就是引发了不小的反响,连带着这位中年男人也听到自己的一些朋友提起过。
而尽管他曾一度非常的热爱文学作品,尤其钟爱诗歌,但随着长达数十年的科学训练,他的思维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那些过去令他非常着迷的作品正变得愈发乏味,再加上健康问题,他不得不逐渐放弃这类阅读。
因此即便从自己的朋友那里听说过,并且他的朋友对这部小说的评价相当高,但他依旧没有选择买上一本看一看。
但是现在,当他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的时候,他改主意了,在某种复杂的心理的驱动下,他匆匆忙忙地起身朝伦敦的书店走去,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似乎暂时重新燃起了阅读小说的兴趣。
就在外界发生着各种事情的时候,伦敦的出版商也已经心急如焚地找上了米哈伊尔说道:“米哈伊尔先生,不用说我们就知道您一定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报纸上的那些报道绝对是对您的信仰的污蔑!
我们已经在找人写相关的文章进行反驳了,报纸上的那些报道完全是错误的!不过最好还是由您本人亲自发表一份.”